学生厌学、老师厌教,这在很多学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只是有太多的人不敢正视而已。“校长给学生下跪”求学生学习说明了什么?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我想这责任不应该推给学生,而应该好好反思我们的教育机制和教学方式。“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曾被很多教改专家视为名言,也被很多一线老师斥为站着说话不腰疼。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症结在哪?到底如何改革?我想值得大家思考与探索。
直面校长“下跪”
如何看待“校长下跪求学生学习”?
一位中学校长下跪求学生学习。全文如下“面对着调皮学生无心向学、校风日下的状况,海南一中学校长为感化学生,重新唤回学生的向学意识,曾经3次跪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上课。令人震惊的是,在全校的早操上,面对千余师生,他双手合拢重重跪下,大声呼喊“求你们了,不要再玩闹了,好好学习。”对于校长这一举动,很多教师认为有失身份和尊严,不应提倡。
其实在好些天前,我已经看到过这篇文章,只是当时没有想写点什么的欲望,我只感觉到教育的可悲与无奈.今天,当我再看到这则短小的新闻时,我内心的这种无奈之感就更加强烈了,于是有了提笔写写自己感慨的欲望.
一、当看到校长在全校师生面前下跪求学生学习,以此来感化孩子们时,我第一个感觉就是无奈。这种无奈感之深切,已经把校长逼上梁山了,不得不出此下下策。
二、这种下跪,让我们感到无限的凄凉感、悲怆感。如果孩子们真能因为如此之下跪而发生变化的话,那么孩子们必是感恩之人。但是,现实告诉我们正是因为孩子们不知天高地厚,将感恩之心抛之于脑后,才会视养育多年的父母于无形,才会视教育他们多年的学校于无物,才会如此无法无天。校长的下跪又算得了什么呢?只是给全体的学生一个另类的笑料而已。而未必真能改变学生什么!
三、古语而言,男儿膝下有黄金。作为校长,更有一校长之尊严,我在敬佩校长的这种为了孩子们不顾忌自己尊严而下跪求学生学习的可贵的精神之外。我却觉得,我们需要思考,这真能解决事情么?
四、在文章中我又看到,此校长已经下跪了好几次了。试问一下,如果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那么一次就足矣。多了,就轻了,你的膝盖被人看轻了!也就没有什么真正的作用了。
五、我可以体谅到校长面对孩子无心向学的无奈感,我也可能理解到校长的那盼望学生成龙成凤的殷切希望.可是,如果孩子的内心深处没有向学的动力,外人的希望永远不能嫁接给他们.俗语而言:强扭的瓜不甜.我们又何必去强扭呢?换一种方式,等等孩子,让孩子们自己顺其自然发展不是很好么?或许他们会摔很大的跟头,但是,他们也会从摔跟斗中成长,不是么?我一直都相信,不经历风雨,无法见到彩虹,孩子们也是一样的,不是么?我们得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无须强加给我们的学生给我们的想法,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理念,不是么?
我想,我是不赞成在孩子面前下跪的.我们需要用我们尊严去撑起教育的一片天,我们需要用我们的脊梁去挑起我们目前探索中大教育的任务.我们需要冷静地去思考我们行动的方向……
下跪前,校长是否钻研过“快乐教学法”,让学生们视上课为乐事?是否将提高学识与教学技巧当成老师们的习惯,而不是让下跪成为习惯?
称职的校长用脑不用膝盖
教育工作者给学生下跪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究竟是利是弊,请听《广州日报》新闻评论员椿桦的说法!
称职的校长用脑不用膝盖
大洋新闻 时间: 2007-09-26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椿桦
沦为街头乞丐式的工作方式——尽管随时都在下跪,但行人们视而不见,偶尔扔进碗里的,不过是一两个硬币罢了。
——椿桦(媒体评论员)
现在很流行下跪。近段时期的下跪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这其中,又以校长的下跪最引人注目。譬如,不久前郑州有位叫张森的校长跪着向学生赠送了5000册《弟子规》,如此人手一册地送下去,使得张校长的膝盖功夫一夜间闻名遐迩。
最新一条“校长下跪”消息来自海南岛,据媒体报道,面对调皮学生无心向学、校风日下的现状,海南旧州中学校长周常德曾3次跪在讲台上课,以图感化学生。他甚至还在全校早操时,面向千余师生重重地跪下,大声喊道:“求你们了,不要再玩闹了,好好学习”。如此丰富的下跪经历,使周校长的膝关节显得更胜张校长一筹。
毋庸置疑,周校长之跪有着惊天地泣鬼神之功效。除了他的学生目瞪口呆之外,全国的媒体也很是吃了一惊。探讨周校长之跪的是非对错之声,颇为热闹。有人认为此校长令人感动,是个有责任心的好人;有人则认为他是窝囊废,下跪乃典型的治学无能表现。鉴于教育方式的对错事关“祖国的未来”之培养,因此,校长该不该下跪问题务必要争出个所以然来,以供更多的校长们参考。
假如校长们在为古代的小皇帝上课,我当然没办法反对他们跪其晚辈学生。因为这不仅是君臣礼节,还在于皇帝小儿若学习不好老师要被追究过错。但随着封建王朝的倒掉,下跪文化随即就成了历史糟粕。我相信,站在现代文明的讲台上,为人师表的校长与教师们一定这样教育过学生:孩子们,膝下有黄金啊,现在是新社会,人民都站起来了,下跪的含义只剩两种了——尊崇或哀求,“求你们了,不要为哀求而下跪,好好学习可树立人格尊严”。
现在倒好,周校长未率先树立尊严,自己先来了个哀求式下跪,而且跪出了习惯——上课跪讲台,早操跪操场,甚至学生表现好也下跪表示感激。校长率先垂范,亲自演绎下跪的每一个动作,懵懂少年们没准儿误以为下跪又由糟粕变精华了。他们难免会产生这类想法:原来哀求也可当作管理手段;原来我们都是小皇帝;原来我们犯了错误应当由老师承担责任。
现代教育法制禁止老师体罚学生,使得一些教师失去了主张,也使很多人担忧培养出小皇帝或小大爷。但我的看法是,体罚禁令旨在培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的独立人格,可结果,失去主张的老师非得打破平等、自贬人格,这倒真的会培养出更多的小皇帝、小大爷来。前不久,深圳一位学前班老师也以鞭打自己的方式来“惩罚”了一下犯错的学生,这与过去教育小皇帝的模式何其神似。
下跪的校长,可能是出于对学生的一片好心,也可能是出于迎合上级考核所需。但不管怎么说,不应让成绩压倒一切,提高成绩并不比学会做人更重要;一个称职的好人未必就是一个称职校长,若好心办成坏事儿,我看做好人也是不称职的。而称职的校长是用来动脑的,不是用来下跪的。下跪前,校长是否钻研过“快乐教学法”,让学生们视上课为乐事?是否将提高学识与教学技巧当成老师们的习惯,而不是让下跪成为习惯?
下跪若能提高学习兴趣,那教育就简单了。而下跪一旦成为习惯,很可能沦为街头乞丐式的工作方式——尽管随时都在下跪,但行人们视而不见,偶尔扔进碗里的,不过是一两个硬币罢了。相信校长们不愿看到这样的结果,更不愿看到学生们将来模仿这样的动作。
给中小学校长的十条建议
刘良华
第一条建议 成为一个教育活动家、教育外交家,不必炫耀自己的教育专业知识。
做校长的人,必须守住一个底线:“不做反教育的事情”。这意味着校长必须懂“教育”,具备基本的教育学修养。
校长必须懂教育,但他并不需要亲自上课,校长完全没有必要与教师争风吃醋,校长没有必要和教师比谁更懂课堂教学。
校长只需要守住底线,不做反教育的事情,然后他就可以放心地做一个教育活动家、教育外交家。
我不赞成:校长必须上课。我也不赞成这个说法:某些中国校长已经沦落为活动家、外交家。
据我个人了解,英美等国的中小学校长,倒是并不上课,他们只有两个工作要点:第一,“找钱”,扩展自己的人际网络,找政府、企业、校友“化缘”,为学校“争钱”;第二,“找人”,校长成为“星探”、“猎头”的角色,四处物色优秀教师,把他们挖到自己的学校来。
第二条建议 寻找学校顾问,建立“学校智囊”。
它由第一条派生。作为活动家和外交家,校长除了亲自成为“星探”和“猎头”之外,他还必须建立自己的“智囊”。“智囊”可以从学校内部的教师群体中产生,但更多的智囊成员应该从学校的“顶头”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产生。这容易被误解为类似“官商勾结”的思路,但从相关的管理部分那里获得政策咨询和管理建议,这是正当的。
“学校智囊”成员部分成为“校外顾问”,部分成为学校的“专职管理者”。无论校外顾问还是专职管理者,他们都是学校的重要成员,学校重大决策都来自他们的讨论与商议。
第三条建议 争取“家长”的支援,邀请所有“持份者”参与学校管理并为学校提供帮助。
学校的“持份者”(stakeholders,也可译为“持股者”)是指那些与学校利益相关的所有人,包括学生家长、教师、社区、学校主管部门等等。家长是最大的“持份者”。
作为活动家和外交家,校长必须尽可能组建“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义工团”。
校长可以记住的口号是:得家长者,得天下。
第四条建议 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喜欢学校。
“得家长者,得天下”的另外一个说法是:得学生者,得天下。
为了尽早让每一个来到学校的学生“喜欢学校”,校长可以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做一切事情。
在不“违法”的前提下,校长可以考虑的口号是:学生喜欢的,就是我们要维护的;学生讨厌的,就是我们要改变的。
让学校成为适宜学生“学习”的地方,这是学校的基本使命。但是,不要忘了,孩子来到学校除了学习,他们还需要过完整的生活。为了让学生尽早喜欢学校,校长需要考虑:尽可能多地让学校的某些角落成为孩子们游戏、奔跑、跳跃、狂欢的地方。
第五条建议 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
教师在乎三件事:第一是专业地位;第二是经济地位;第三是政治地位。
当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成为稳定的因素时,教师最在乎的是自己的专业自主权利是否被尊重,尤其被学校管理者尊重。
校长可以为教师提出建议,也可以为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但不可随意挑剔、指责教师的专业行为。
第六条建议 寻找可靠的“校长助理”。
“校长助理”的别名是“副校长”。
副校长是校长的政治伙伴与专业伙伴。一所好的学校,必须有一个好校长。一个好校长,必须有好助理。小型的学校(大约500名学生以下的学校)校长只需要一个助理,大型的学校(大约500名学生以上的学校)校长需要有两个以上的助理。
第七条建议 开设独特的课程,培育学校的个性和长项。
学校的精神长相来自学校独特的课程。
有个性的课程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教师的限度,但更需要考虑的要素是“国际视野”。
不必认为西方某个国家的教育就一定比中国的教育更优秀,但必须承认,“整个西方”的教育一定可以为中国的学校教育提供有意义的经验与资源。
第八条建议 酝酿并发动系列教育改革,催促“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诞生。
好的学校总是处于系列教育变革之中。教育变革并非学校的目的,学校教育变革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因此而更加喜欢学校,也让教师因此而获得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可能来自教师的脱产“进修”,但更有效的专业发展必须来自学校教师群体内部发动的系列教育变革。
教师专业发展的别名是“教育行动研究”或“教育实验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只可能出现在教师参与的行动研究中,出现在教师本人操持的教育实验研究中。
第九条建议 成为“开放学校”,而不成为“封闭学校”。
一切落后,一切罪恶,都因为封闭。
进步与德行的唯一路径是开放。
教育具有某种内在的保守性,校长必须警惕学校成为封闭的孤岛。
校长除了与本社区其他学校联合之外,可以考虑建立更加开阔的“海外”联盟。
第十条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