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尝试
江西信丰中学 郭名宾
摘要:欢乐是人的天性,学生时代是人生最需要欢乐的时代,没有欢乐的校园就如同没有阳光雨露的苗圃,是令人悲哀的。让快乐和欢笑充满课堂,给学生创设愉快、自由、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快乐教学法的真谛,也是学生学好生物知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在高中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我们形成的能力仍是: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的能力、运用已有知识进一步学习的自学能力等几个方面。只是高中阶段的要求较之初中阶段更高了一些。上述能力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具体要求,但它们不是孤立的,而应使它们系列化、整体化,从而达到培养我们科学素质的最终目的。因此教与学的任务相当艰巨。针对这一现状,采取积极有效的快乐教学法进行生物课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欢乐是人的天性,学生时代是人生最需要欢乐的时代,没有欢乐的校园就如同没有阳光雨露的苗圃,是令人悲哀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注意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成就感能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是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内部动力,因为只有在自主的学习中获得成功,才会有内在的、高层次的愉悦。而且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能更好地调动起来,取得课堂教学最佳效果,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
一、培养兴趣,实施“快乐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无论学什么,只要有了兴趣,就会学而不厌。俗话说:不怕学不好,只怕不想学。生物的学习也不例外。因此,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是抓好生物教学的首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围绕培养兴趣,实行快乐教学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是科学地导入新课
新颖有趣的导语和导入方式,能强烈地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愉快而主动地学习。科学地导入新课一旦成功实施,便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地深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导语和导入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实际接受水平而精心设计。例如:在讲伴性遗传时,以英国皇族血友病趣闻作为引言:“历史上最著名的血友病的携带者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她有四个儿女,长子黑奥波德患血友病早亡,另一个儿子爱德华健康正常,英国的皇世是由他传下的。女皇的两个女儿都是血友病的携带者。因此,她的一个外孙女与尼古拉二世结婚,其独生子也是血友病患者。另一个外孙女嫁到西班牙也给那带去了血友病。从此,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中,因娶了维多利亚的外孙女造成了这两个家族的血友病。趣闻讲完了,教师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是维多利亚的儿子有表现型正常的,有患血友病的?为什么英皇族的血友病会传到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这样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接着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学生注意力集中感兴趣,产生了好的效果。讲解伴性遗传的知识,学生对前边所提的问题自己就能解释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是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中学生学知识通常是三分钟热度,短时的学习积极性很容易调动,可是怎样才能使学生长时间地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呢?我根据教材内容,尝试着设计出能够不断引发学生好奇心和激发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如:“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有何意义?”这个问题,许多同学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如果改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对遗传育种和人类遗传病的诊断有何意义?”就具体多了。问题提的准确,学生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知道运用哪些已学过的知识去回答,从哪些方面回答才完整准确。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穿插趣闻,会使学生兴趣提高。有时候下午上课,有些学生却昏昏欲睡,无精打彩,我没有训斥他们,而是煞有介事地讲故事。如在教学“信息激素”时,我穿插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做的一个非常有趣的试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漆黑的夜晚,他把一头新羽化的天蚕雌蛾装进一个纱布袋里,然后把这个纱布袋放在由丛林包围着的黑屋里的一张桌子上,过了一夜,奇迹出现了。第二天,发现竟有多头天蚕雄蛾闯进房来,围着那头雌蛾转。(据测定,雌蛾所分泌的性外激素能引诱公里内雄蛾前来交尾)现在,我们可以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或人工合成昆虫激素类似物作为性引诱剂来防治害虫。这样,既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又达到了治虫的目的。再如讲到“白化病”时,我举了“月亮儿女”的故事。距巴西圣路易斯市约公里处,有个名叫“林索伊斯”的小岛,住着多位居民。他们皮肤极白,头发几乎透明,白天被迫深居避光,只有在皓月当空时才能走出家门,故被称为“月亮儿女”。经世界卫生组织考察,其中位纯白化病人尚有另外两大特征:一是皮肤极白,干燥,硬化如革;二是早衰。这是由于交通不便、与世隔绝且近亲结婚的结果。我觉得,这样穿插趣闻,有理于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课上得生动活泼,同时也可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
实行快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能够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发展学生的技能。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好每堂课要完成的任务(即课外作业),给予学生以明确的目标。每堂课都给学生下达一些需要他努力一下,才能完成的任务。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化成一些有意义的练习,让学生充满兴趣、自觉自愿地去完成,从而获得成功的愉快,实实在在地达到巩固旧知识、同化新知识的目的。而作为教师,不能忘记认真做好完成情况等级记录,以督促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生物课的教学是不能脱离实际的,我就联系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给学生讲解问题,学生一接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可以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进行解释,也就加深了要掌握的知识的印象。如在讲生长素的时候,就向学生讲,盆栽植物的茎总是弯向光源,为什么呢?这和生长素的分布有关。生长素的分布受日光照射的影响。经过学习后,就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置于室外空旷外进行的实验,在不用任何药剂、辅助装置和触及幼苗的情况下,使盆栽幼嫩植物长成如右图所示形状。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让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释、同化新知识,对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进行修正和扩充。然后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对新知识的有意义的建构,使教学从问题解决中得到发展吧。
三、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实验操作时间。
记得,上学时代,我们都爱上实验课,积极性很高,可是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强调不要乱动这,也不要乱动那,一定要跟着老师走。当然,老师怕学生把实验工具损坏或者是怕出乱子,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样只能使学生们掌握片面的知识,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且使一些本来就胆小的学生经老师再三强调,什么也不敢动,慢慢的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也就不想学这门学科了。我的学生上实验课时就不再让以前出现在我身上的在他们身上重演了。给予他们充足的实验时间,不再强调那么多,但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也不能放任自流,教师要驾驭好课堂,适时给以指引和辅导。例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这一实验,课本上要求用30%的蔗糖溶液,可能会有学生提出可不可以改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或同浓度的其他溶液(如 来替代?如果有了这样的疑问,就要鼓励他们通过实验来解答,同时学生也会自然而然联想到同种方法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如果学生有兴趣的话,就要鼓励他们试一一试。通过这一探索过程,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思维的能力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让快乐和欢笑充满课堂,给学生创设愉快、自由、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快乐教学法的真谛,也是学生学好生物知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