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成为现阶段中学物理教学的出发点。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故此,物理教学的改革应在优化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在课堂上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手段去指导教学。
改变课堂教学面貌,优化课堂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要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导演者。2、学生要从被动的听讲者、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3、教学过程从传统的逻辑分析讲授过程转变为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意义建构过程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4、把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合理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各种媒体的技术优势和特性。丰富学生的体验使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时间进一步优化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形成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恰当的使用各种的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在物理课堂上,有些演示实验效果不十分明显,可见度也较低,这时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如:在“凸透镜成像”演示实验时,在实际演示之前先用CAI课件将实验演示一遍,将屏幕画面滞留在结果部分,让学生对实验有大概的了解,然后进行实际演示。实验中验证屏幕上的结果,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按照实验步骤将实验分解一步一步的分析实验过程,最终顺理成章地得出实验结论。
第二,有些物理规律比较抽象,单靠教师语言讲授是不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容易形成难点。恰当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易于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接受。
例如:在讲《电阻》一节时,“电阻”一词的概念比较抽象,只用语言讲授不易使学生理解透彻。我们可以先用计算机巧设动画画面演示:一群人在茂密的小树林中奔跑。小树被撞得来回摆动。接下来切换下列情景:在一根细长的导体中,一群电荷在快速的移动,不时撞击到那些不能自由移动的原子核等微粒,请同学们讲讲这些不能自由移动的微粒对电荷移动起到了一种什么作用?——当然是阻碍作用。
再如:在《磁场》一课中,磁感线是一种非常抽象的东西,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把磁感线形象地展示在屏幕上,并且让小磁针置于其中。本来指南北的小磁针转动起来,直到N极与磁感线的方向重合为止。这样,就给学生理解下面这个理论有很大帮助: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方向与放入磁场中的小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相同。抽象、难懂的问题变得容易多了。
又如:在《波的形式与传播》一课中,学生对波初次接触,缺乏感性认识,甚至受生活现象的干扰,误以为介质中点随波一起迁移,加之波动现象错综复杂,导至学生在观察时顾此失彼。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可先把课本上声波的形成过程用计算机模拟显示出来,这样既可以避免在黑板上边说边画的不便,又可以把声波的形成过程由快至慢、反复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真正理解了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并不随波发生迁移,而是只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反复运动,很好的解决了这节课的难点。其次,在讲波的分类这一部分内容时,由于纵波中各质点的运动状况较横波复杂,使用演示仪器演示时,可见度是很低的,很难让每位学生都能看清楚。因此,可以采用录像机的视频输出与实物投影视频输入相接的方法,当时就可以把录像机录制的纵波图象在大屏幕上播放,现象非常清晰。
此外,在物理教学中一些微观的粒子。声波,磁场等的运动变化过程是肉眼看不见的,用计算机课件模拟可将抽象事物形象化,具体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大有好处。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
第三,利用多媒体可以提高每节课的容量,加大每节课的密度,节省不少教学时间。
《信息论》提出,90%以上的教学信息需要领先学生的感官来接收,多种信息传输方式有利于信息的接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此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饮食更高级的输出信息,利用文字闪动,图像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使得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成为可能。这是因为45分钟的课堂时空被计算机拓宽和延长了。使用CAI技术,通过软件的高密度,大信息量,可大大缩短教师的板书时间,并可在练习是加上练习的答案,迁移性练习等。使课内讲、练、评一体化,加快学生的反馈速度并及时矫正。
总之,合理恰当的选用多种媒体服务于课堂教学之中,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做到课堂教学的优化,使师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