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语文
东安澄江实验中学 李莉
几千年前,《论语》开篇就载有孔子对愉快教学的认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而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孔子这时已经认识到学习者的兴趣和爱好对学习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将“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然而我们一些教师在教文言文的时候,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多听一点,多记一点,多做一点。于是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不厌其烦的讲解每一篇课文,每一句每一字,生怕学生不理解。更有甚者,有些教师一个人包办课堂,把学生当作“容器”,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下去,将会严重扼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学生越来越怕学习文言文。
诚然,学习文言文的确需要讲精讲透,要会读,要掌握字词,领会大意,理解内容。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你教师讲的再多,学生可能依然云里雾里,不知其然。不如换个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我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采取了以下的一些办法。
一、课本剧
以《愚公移山》为例
课前布置任务以及明确要求:
1、再现原文情节,忠于原文;
2、要注意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
3、表演时语言要连贯得体,声音响亮;
4、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任意组合。
师:《愚公移山》课本剧表演马上开始,请各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来抽签出场顺序。(全班此刻一阵忙乱和兴奋)
课本剧表演正式开始。
生:手里拿着一把小锄头(从家里拿来的);
生:讲台边放着几个“箕畚”(教室里的垃圾桶);
生:几个同学在努力“挖土挑土”
生:现在是战国时期,愚公正带领他的家人在努力劳作(几个学生做出奋力挖土、挑土的样子)……
……
同学的表演真正精彩,博得了阵阵掌声;大家针对要求作出了公正的评价。你不用担心他们课前不预习课文,不要担心他们对于课文内容不理解,因为从他们的表现来看,这些担心是多余的。我们老师要更新观念,给学生提供一种环境,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愉快。学生们自己心里明白,这是一次在老师和全班同学目前展示自己的机会,决不能够演砸了,经过了解,他们每个小组课后在一起自学了课文,利用手中的资料以及其他的途径。通过这一方式,他们基本上了解了课文,生字词的障碍基本解决。
二、七嘴八舌
以《五柳先生》为例
师: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对陶的性格志趣、生活态度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他这种思想曾被后世很多人推崇、赞扬,可谓是“名垂千古”。其实呀,名利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总是躲避着追逐它的人,却又追逐着躲避它的人。”陶“不慕荣利”却美名流传至今,而当时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后人有谁知道呢?但现在又有很多人并不赞成他的那种思想,认为1500多年过去了,他的思想已过时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在“采访”之后,做个评论家: 品头论足说陶潜 由古到今话隐士 生:我认为陶“闲静少言”不行,当今社会应多说话、多与他人交往,才能有更大发展。 生:我认为陶读书“不求甚解”不好,我们读书应深入体会每字每句的含义。 生:我认为陶“性嗜酒”,且好喝醉不好,有害身体健康。 生:反对,如果陶不喝酒就写不出好文章了,像诗仙李白,就常喝酒,且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佳句。 师:同学们,你们可知李白英年早逝原因之一就是喝酒造成的,若他不喝酒,也许会给我们留下更多美丽的诗篇。 生:也许他不喝酒连一篇好诗也写不出来呢。 师:这个我们就不好去问李白了。(生笑) 生:我认为陶隐居是在逃避现实是懦夫行为。(生鼓掌)他应勇敢地面对现实,揭竿而起。(生笑,鼓掌) 师:那么历史上又会出现一位起义领袖—陶渊明。(生笑) 生:如果我们都像他一样找个“世外桃源”躲起来,那么谁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呢?人类又怎么会有进步呢?(生鼓掌)
三、节目访谈
仍以《五柳先生传》为例
课前准备:
1、任意组合,在小组内,一人为主持人,其余为嘉宾:;
2、主持人负责准备问题,嘉宾负责回答问题;
3、忠于课文。
节目访谈开始:
主持人:各位观众,我们今天有幸请来陶渊明到我们的节目现场,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掌声响起)
主持人:陶先生,请问你平时有什么爱好吗?
嘉宾:我喜欢看书,特别爱好喝酒。
主持人:你能够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读书方法吗?
嘉宾:我认为读书不必执著于一字一句的深究,只要对书中的意旨有所领悟就行了。
主持人:那你的生活怎么样?
嘉宾:我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我的住处只有四堵墙壁,空空荡荡的什么家具也没有,而且还不能遮蔽阳光风雨。我穿的都是打满补丁的粗布短衣,还经常缺吃少喝。
主持人:你的生活既然这么艰苦,为什么不复出做官呢?
嘉宾:生活固然困难,但我觉得安然自在,不羡慕荣华利禄。
主持人:那你平常有什么娱乐?
嘉宾:我喜欢饮酒赋诗。
通过节目访谈,可以让同学很好的熟悉了课文内容,而且也很好地解决了预习问题,加深了同学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把握课文。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四、诗歌扩写
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
这篇课文比较浅显,但是所塑造的人物精神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此我让学生抓住人物的感情进行片段扩写。
学生习作:
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天旁晚,乌云密布,秋风怒号,大雨破屋。其他的所有人都匆匆地躲到家里,感叹这天气的风云突变。
唯有一位老叟,平静的望着眼前这场大雨,尽管他屋顶仅有的几层茅草都被大风刮走了。他的眼神流露出一种复杂的神情,是忧愁?是迷惘?是感慨?在屋破、房漏、床湿、寒冷和彻夜难眠的艰难困窘中,他虽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无奈,却也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情。如今丧乱不绝,金戈铁马,与昔日相比早已是“物事人非事事休”,而他也习惯了这颠沛流离的生活了。但他虽身居草堂,却心系天下苍生,身住破房受冻,却希望天下百姓都能居住宽敞高大的房屋……
……
在文言文的教学活动中,对课文进行加工,进行扩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的深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扩写是课文的延续,要想写得成功,同学就必须深入课文,理解课文,把握人物形象。这篇扩写,同学的想象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检查了同学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怀疑创新
胡适有句名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钱梦龙老师曾说:“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交给学生讨论。”是啊,现在不是提倡学生要有自己的看法吗?新课程的理念也是这么要求,在文言文的教学当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之上有自己的见解,大大表扬那些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同学。
在教学《小石潭记》的时候,有学生提出疑问:1、对“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书本的注释有疑问,书下的解释是,‘(石头)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嵁,不平的岩石。’岩石本来就是不平的吗!那么“岩”什么意思课本没有解释呀?2、对“俶尔远逝” 书下的解释有疑问。书下的解释是,(鱼)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没有解释“逝” ,“逝”是消失的意思。……
在课堂突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说实话,在备课的时候还真没有注意,如果不查资料的话,还真不一定能够解释。但是凭着教师的智慧,当时决定发动大家来讨论,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经过讨论,在课堂虽然没有得出答案,但是他们的怀疑创新的精神得到了肯定。老师大大表扬了他们,又发动他们课后进行研究。
怀疑说明学生对于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怀疑是一种可贵的思维品质,我们教师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于课文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怀疑,小心求证,即使怀疑有误,但是求证的过程也是充满乐趣的。
六、绘画激趣
在文言文教学的时候,抓住“文中有画”的特点。凭借学生丰富的想象,将“文”和“画”有机的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
在教学《小石潭记》的时候,我就要求同学根据文章的内容,展开想象,用笔画出来,然后根据自己的图画,脱离课本进行讲解。
在教学《岳阳楼记》的时候,“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提示作图。根据文章有关内容和老师的说明,按文中提到的所有地理名称所处的位置,用提供的图例,画出它们的分布示意图。
通过绘画,一方面可以提升同学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感悟美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优美的文言文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文言文主题不一,有的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抒发爱国热情;有的激发斗志;有的塑造心灵。
如:学完《送东阳马生序》,让学生明白要想成功就必须付出,只有不怕困难,敢于面对困难,才能学有所成;学完《论语》,让学生明白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完《岳阳楼记》 ,让学生懂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此外《桃花源记》引发人们无限向往;《醉翁亭记》让人回味无穷。
以上的这些方法只是我对文言文教学的一点看法。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一些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来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