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皇帝9岁登极。孩子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因此,皇太后经过慎重考虑,把教育小皇帝的重任托付给了张居正。
张居正时任内阁首辅大学士,是实际上的最高权力者,德高望重,饱学多才,由他来担任帝师,的确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既然是皇帝,理所应当要接受最好的教育,张居正深知责任重大,亲自编订教材为小皇帝授课,讲述历代帝王治国经验。除此之外,他还任命了五名主讲经史的老师、两名书法老师,并设立起居注官,每天记录小皇帝的一言一行,监督学习情况。
张居正为小皇帝请了全国最好的老师,并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小皇帝的学习任务很重,几乎没有什么休息时间,每天起早贪黑,诵读经史,练习书法。次日考核功课,如果倒背如流,张居正就会大加鼓励,称颂天子圣明;如果背得结结巴巴,他就以帝师的身份严加质问,绝不含糊。
在这种严厉的教育方式下,万历学习进步很快,尤其书法精进,十岁就能写一手好字。在所有功课中,万历最喜欢书法,还把自己临摹的字帖赏赐给大臣。张居正见此情景,却忧心忡忡道:“陛下的书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在不宜在这方面花费过多的精力,自古以来的圣君明主以德行治理天下……”目的非常明确,小皇帝将来长大后要管理国家,凡是与治国无关的,都是无用的学问,必须全部排斥。从此以后,张居正取消了书法课。老师义正言辞,理由充分,小小年纪的万历根本无力抗争,不得不放弃了心爱的书法。
有一次,万历童心大发,逃课去与宫女太监玩耍打闹。张居正得知后,竟如临大敌,当做国家大事,马上向太后汇报。结果,万历被罚向太后下跪,并向老师作书面检讨。为了把小皇帝教育成才,张居正殚精竭虑,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简直操碎了心。他深信严师出高徒,经过这种严格的教育,万历一定能成长为一代明君。不料南辕北辙,事与愿违。
万历长大亲政后,连续二十多年不上朝,身居大内,宁愿与太监宫女嬉戏玩耍,也不理朝政,甚至不任命国家官员,导致国家机关长期处于半瘫痪状态。从万历开始,明朝逐渐走向衰败。虽然此后还延续了三代皇帝,后世史学家大多认为,明朝实亡于万历,倘若要追究责任的话,张居正难辞其咎。他是杰出的政治家,作为帝师,却是一个失败的教育家。
像万历这样旷日持久消极罢工的皇帝,世所罕见。造成这种历史奇观,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也不能用“懒惰”两个字来概括。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万历存在人格缺陷。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往往跟他童年时的经历密不可分。万历的不幸在于,小小年纪就做了皇帝,被所有人寄予厚望。因此,他不能自由成长,只能按照别人设计好的路去走:最喜爱的书法不能学,该玩的时候不许玩,不准有个性,不准有自己的思想……万历从小在这种极端压抑的环境中长大,人格渐渐被扭曲,当他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之后,这种被长期压抑的个性,终于以另一种极端的方式发泄出来。
张居正天真地以为,小皇帝就是一台机器,只要拼命灌输,按部就班装上一套先进的操作系统,就能快速高效地运行。他忽视了一个简单的逻辑,万历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孩子,其次才是皇帝。连人都弄得不正常了,还谈什么成才?哪来的好皇帝?张居正身为帝师,虽然动机美好,用心良苦,可惜用力过猛,矫枉过正。这种急功近利的精英教育方式,终于酿成灾难。
四百年后,世间已无张居正。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历史仍在简单重演。家家都有小皇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