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步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鹿马桥中学 向国勇
摘要:文章阐述了本人近年来在地理教学中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点心得。
旨在说明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四步教学法”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并介绍本人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四步教学法”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四步教学法 地理教学
本人长期从事地理教学工作,但多年来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再加之乡镇中学教学设施落后,所以课堂教学多年来仍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原始阶段。虽然,我也曾积极响应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号召,也曾参与了一些课改活动,但囿于本人教育理念的陈腐和本地教学条件的限制,本人始终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并没有迈出实际性的步伐。依然“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终归跳不出传统教学的“窠臼”。但幸运的是,本人有机会外出学习,在外面有幸接触到了如:洋思,杜郎口等先进的教学模式,并学习和实践了“四步教学法”。至此,本人才真正找到了一点课堂教学改革的感觉。
其实“四步教学法”的内涵各种各样,但都大同小异。如今我们学校也在全面推行“四步教学法”,其基本的四步为:浏览诊断、确认标示、归纳演绎、及进演练,详细内容这里不做赘述。虽然我校教学条件一般,但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校教师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大胆地运用“四步教学法”实施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和完善。下面本人结合地理教学实践,谈谈“四步教学法”在地理教学运用中的一些体会。
一、要想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四步教学法”,首先必须勇于打破传统思想的禁箍。这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同时这也是对传统教学巨大“惯性”作用的一种挑战,也是对实施新教学模式效果好坏,前景未卜时人们恐惧心理的一大挑战。人们往往习惯于固步自封——大多数人应是这样的———必然会对他们多年以来已固化的行为模式存有更多的保险意识,宁可走“现路”,不愿开“生荒”。然而大势所趋,不改革不行。既要改革,那么我们又如何对待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新问题呢?如:做课件还不熟练,小黑板容量又太小,课堂纪守不好掌控,教学效果心中没底,教学进度变慢,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等等。常言说得好:“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坚定了改革的信念,不再打退堂鼓,不再做表面文章,肯放出我们的“眼光”,开动我们的“脑髓”,一切问题必定会迎刃而解的。何况别人早有成功的经验,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
二、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四步教学法”必须把的“舞台”交给学生。“四步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真正践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在教学中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既是“导演”又是“主演”,三尺讲台成了教师自我展示的“舞台”,学生只能充当“配着”,甚至连“配着”也不是,只是一群“观众”而已。而“四步教学法”则是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势,强调把学生推上“舞台”,且让站在这个舞台上学生主动动起来,去当好他的“主着”,实现他的价值,教师则只当担“导演”的着色,引导学生完善他们的“演出”。
三、实施“四步教学法”可以给地理课“瘦身”,有利于形成“快乐、高效”之课堂。我初涉“四步教学法”也不久,谈不上什么理论修养,但它给我的第一映象是“四个字”:朴素实用,如“四步教学法”的第一步——“浏览诊断”。该步骤意在让学生自学,诊断出相关重点、难点、网点、疑点、易错点等等,以览其大略,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根据“四步教学法”的精神,该步宜“直截了当,直入主题”。它不讲究华美的开头,当然也不需要韵味悠长的结尾。它力求防止个别教师在新课引入的过程中“侃侃而谈”而偏离了教材,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这自然也省却了教师为如何引入新课而搜肠刮肚的烦恼,而使教师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对教材的分析上。其它各步如:确认标示、归纳演绎、及时演练也皆可按部就班,从而也省却了许多有关在教学中如何对所授内容进行衔接的思虑。再者,“四步教学法”讲究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兵教兵”之类,所以它要求凡学生应知道的、或能看懂的内容可以少讲甚至不讲,而这对于教学任务重,课时量却十分有限的地理教学工作者来说,无异于被注射了一针“兴奋剂”,所以我一接触此法,就曾跃跃欲试。只是传统观念作祟,心中常存顾虑,所以我还是难免讲得较多,因为我总担心:如果我不讲或讲得太少了,学生有些知识可能弄不懂甚至不知道。总是想把我所知道的一切全部倒给学生,所以本人仍沾染着浓厚的传统教学的习气。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还真不小呀!
四、在地理教学中,“浏览诊断”这一步开始时应目标明确,循循善诱。“浏览诊断”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做个简单的预习,让学生能够观其大略,把握全貌,并做好预标。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的学识有限,而地理教材中知识点散落各处——文字中,地图上都有显现。一般来说浏览诊断也就是五六分钟的时间——除非学生课前做好预习——而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既要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又要学生自主诊断出五点即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和网点来,难度是相当大的。
为防止流于形式,针对地理学科的特点,我的做法是在出示学习目标后,明确出示预设好的五点,以填空题的形式将其打在屏幕上,或写在小黑板上。这样,学生在浏览所要学习的内容及其相关练习时,能带着明确目标去行动,从而达到迅速捕捉自己所要的信息,了解知识大体框架结构,并较为准确的标注上相应的预标符号。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待学生自学能力有所提高之后,还是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诊断”,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教学中,“确认标示”应以学生自主思考、练习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倡导小组合作。完成练后再次让学生在教材上对各知识点做好相应的正式标注。
“确认标示”简而言之就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知其然”,并能“知其所以然”,而后在教材中做好相应标注。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因此本人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常力求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并多以地图、图片、统计表格和视频为学习背景而设计问题,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同时本人也注意利用教辅材料,如:填充图,基础训练等,从中提取典型题目引导学生借助地图册,地球仪等到学习工具完成相关练习。此中的练习题多是教材中重点、难点、疑点、网点、易错点等五点的汇集地,通过完成此中练习,常能收到一举多得之效。这样既能更好的实现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再现和提高。同时又增加了的课堂的容量——在完成新授的同时,练习也完成了不少。从而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加快了教学进度。
但在实际操作中,这里有个难度控制,题量控制的问题。常常是课本的活动思考很多,填充图、基础训练中也有许多不错的题型可用。但这样往往题量又太大。因此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教辅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重新设计,使其题量适中,难度适宜,既有对基础知识的再现的题目,又有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题型,并将其中较难的题目留出来组织学生讨论。这样既能活跃课堂,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人际协作和社会交往能力。但教师在当好导演的同时,其适时“点拨”仍然不可缺少,一是可以让学生明确一些易错点,同时还可以适当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在这一环节中,经过学生的自主练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学生合作等活动,学生对先前捕捉和诊断到的知识点有了进一步的解读和确认,也就基本上达到了“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目的。
六、“归纳演绎”仍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浏览诊断,还是确认标识,学生主要完成了对单个知识点的学习、理解、确认。而对整节,乃至整章的知识仍然缺乏系统性,更谈不上拓展延伸了,而只有通过“归纳演绎”才能使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并在整体上把握知识的框架结构。但如何归纳,归纳什么呢?这里要说的内容就太多了,但有一点: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动摇。在这一步教学中,教师太容易与学生抢“镜头”了。因为要让学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把整个内容归纳出来是不太容易的事,教师的“主导”作用必然要凸现出来。但把握不好,往往又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又变成了“看客”。因此,若时间充裕,应让学生自主归纳,或小组内部合作归纳,再各小组展示交流并完善之。若时间有限,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迅速完成对知识的归纳。由于地理课时较紧,所以本人常常先让学生口头或书面做出简单的归纳后,再以幻灯的形式,分阶段打在屏幕上,引导学生一步步的进行完整归纳。或者以填空或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这样的练习中完成对知识的归纳。总而言之,学生始终是思考者,是课堂的“主角”而非“看客”。
七、“及时演练”仍要以基础训练,填充图为主,不可舍近求远。该步骤的任务是:巩固加深,熟能生巧。而填充图,基础训练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训练材料,尤其是基础训练,它既有基础性练习,又有探究性题型。如能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就基本上达到了弄懂,学会,熟练的目标了。所以,我认为不要过多的去搜集其它的练习题,以免增加学生负担,还是立足现有,珍惜“当下”吧!
八、“四步教学法”不是“死套套”。如果每节课都要按“四步”来,那是不可能的。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进度和教材的内容难易程度有所侧重,有所增、删。在地理教学中本人最重视的是“确认标示”和“及时演练”这两个环节,同时在上新课前我常来个“课前小测试”以督促学生加强课后巩固。所以我认为“法无定法”,关键是对“四步教学法”精神实质的把握,而无需“画地为牢”自断创意。
“四步教学法”,已为地理教学开辟了一个方向,其前景是一片光明的,随着理论学习的深入和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四步教学法”必将使地理教学之路上越走越宽广。本人藉此卑陋之见以抛砖而引玉,惟愿大家群策群力共促我市的教学改革早日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