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趣与作文高效课堂联姻
花桥学校:吴启银
有幸参加县优秀教师专业培训,受益匪浅。期间,就作文课该如何上才能高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广大同仁集思广益,形成了“导—说—议—练”的作文教学模式,凸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令人兴奋,兴奋之余,我想到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没有生活的体验,学生作文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因此,作文四步教学法在实施过程前,应给学生以充分感受生活的时间和空间,从生活中捕捉美,让每个学生诗意地栖居在青春的枝头,抒写生活的绝唱。学生因爱好各异,因此兴趣也各不相同,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也就呈现各自独特的一面。一堂课就是人生中45分钟的生命历程,就应该是一幅生生合作的鲜活的图景。每个学生充分感受了生活的美,就会如一只快乐的小鸟,立于青春的枝头啼唱多姿多彩的生活,用一对灵动的翅膀,扑腾于青春绚丽的天空,进而对生活产生浓厚的情趣,愈加热爱生活。然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因循守旧,闭门造车,阻碍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导致了学生生活情趣的迷失,这样,学生心灵的触须不再敏感,多愁善感的浪漫情怀和理想主义激情也离他们远去。他们的内心因此也波澜不惊,静如止水,人类一切美好的事物与高贵的心灵都难以叩开他们紧闭的心扉。从而使我们的作文教学静如死水。
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生活单调,从寝室到教室,整天围着课程转,各类试题卷如影相随,与外面的精彩世界少有联系,于是作文起来无素材,语言缺乏个性,面目干瘪,肌肤粗糙;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的作文太多,没有新颖的内容和独到的个性见解。写文明礼貌的新风尚,总少不了“扶老人或盲人过马路”的内容,更令人费解的是家住大山深处的孩子也大写特写放学途中给老人让座。脱离对生活的感受已如此,确令人痛心至极。
另一面,我们的一些语文老师抱着陈旧的教学理念不放手,不敢越雷池一步,作文教学中给学生许多条条框框,允许写这,不允许写那。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学生被束缚得死死的、紧紧的,这样一来,纵然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了。挤牙膏一样写出的作文不是陈词滥调,就是言之无物。
凡此种种,缺乏生活感受的作文太可怕了,我们创设的四步作文教学法,就应该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生活情趣与作文联姻。笔者从以下方面去进行尝试。
1.创设一定的生活情趣,将作文教学生活化。现行中学教材的每个单元提示告诉了学生该从生活中感悟那些方面,向读者昭示了作品的人性美和情趣美,涉及内容不外乎自然、社会、亲情、友情等方面。生活中的人和事的闪光点,不是人能想象出的,而是靠到生活中细细体会才能感知,从而引发情感的共鸣。比如写反映校园生活的作文,教师的导这一环节,就是要让学生去感受校园生活,感受宁静中孕育的希望。然后,学生把对老师爱心的感悟;把自己心底收藏的美丽的梦;同学间或轻如烟淡若水,或甜如蜜甘若醴的感情故事,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是“说”的过程)。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哪怕是一个词或一句话,都充满生活情趣。紧接着学生把自己写的文字在同学间讨论交流,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最后的学生练笔就不受任何形式的束缚,写出的是五彩缤纷的校园生活。
2.给学生充分感受生活的自由,但绝不游历于课本之外,而是以教材为依托,充分运用文本,激发学生对生活情趣的感悟。在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之后,教师应及时要求学生寻找与课文相似的生活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进行作文实践活动,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个性化的审美情趣与灵感发生碰撞,从而情不自禁地“我手写我心,我口吐真情”。例如写亲情,学生很容易想到母爱,其实,人性中含蓄而深沉的父爱情结不可或缺,也是常被遗忘的弱势主题,因此,作文时我有意识地引导:“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父亲,直到他们真正长大后,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这部大书的时候,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所以,我在教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布置学生去感悟父爱,并对课文进行点拨,然后布置以“亲情”为话题作文,许多写父亲的作文流光溢彩,血脉相连的亲情溢满笔端。
情感是世界上最真实的东西,发自内心,不可替代,泪水是对人性的证明,它不仅仅为苦难和对弱者的同情而挥洒,更为感动而流淌。仍以上述“亲情”话题作文为例,在同学们感悟父爱后,我利用多媒体打出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的第二部分,这部分明白如话,却又内蕴丰厚,是生活悲剧中最令人心碎的地方,也是最令人感动之处。我布置学生把作者以残疾之躯所获得的深刻人生体验的句子找出进行交流,然后提出两个问题:“母亲愿意残疾的儿子去地坛吗?母亲愿意残疾的儿子在地坛吗?”同学们分工合作交流后,朗读这部分,当朗读到“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时,及时放起音乐《懂你》,大部分同学流泪了,此时,我不失其时地对学生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双亲不在。”又说:“残疾固然是作者的不幸,但更是一个母亲的不幸。所有长大的孩子,要及早地懂得母亲的爱。”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拿起笔,结合自己的切身生活体验,抒写对母亲的赞歌,或如诗如画,或如泣如诉,如怨如慕。从而使作文教学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透着浓浓的生活情调。学生作文再也不是戴着镣铐跳舞,自由不起来了。
以上所述,是我多年作文教学的一管之见,但仍期望能在四步作文教学模式上派用场,让作文课真正成为学生的情感宣泄的自由天地和激发灵感的表演舞台。不妥之处,还望广大同仁不吝赐教。
2012-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