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今年上小一。由于来自说华语的家庭,原本以为,华文课对她来讲不会有问题。可是没想到她挨批评最多的竟是华文课,而且还经常因为上课讲话、开小差,被老师罚留校。
妻子很关心这个问题,专门到学校跟老师沟通后发现,这是因为华文课太简单了,引不起女儿的兴趣。由于是邻里学校,老师说,班上的同学华文基础差异大,所教的普通华文,当时班里还有很多同学跟不上,所以只好迁就多数同学的进度了。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说,如果提前分班,让程度好的同学开始上高级华文,女儿的这些问题应该就能解决。
第二学期,女儿学校果然对华文进行分班。很快,她的学习积极性恢复了,上课也很少再出现纪律问题。年终,她的高级华文考获97分,名列前茅。在此,我要感谢老师和学校的因材施教,这对于保护她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降低要求,不必然带来快乐
李资政日前在谈及华文教育时,提出“引起学生对华文的兴趣是当务之急”。我注意到他的一些谈话,是针对家庭用语为英语的学生。由于英语已成为新加坡的第一语言,也是多数华人家庭的主流用语——数据显示,本地讲华语家庭的比例逐年下降,目前只占40%,所以李资政站在这样一个侧重点上来谈华文教育,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在家中完全不讲华文,从小没有华文基础的学生,一上来就搞听写、默写,确实有点“疯狂”了,这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对于来自讲华语家庭的学生,必要的听写和默写,并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我女儿就是一个例子。每次妻子给她听写华文时,她看起来都是自信和快乐的。
所以,这里的关键还是因材施教。一味降低学习要求,减低华文课的重要性,并不必然给孩子带来快乐。
事实上,当女儿得知,学校的排名只计算英文和数学成绩时,她和班里许多华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一样,感受到更多的是失落和不快乐。既然“华文考得再好也没有用”,我不知道他们明年是否还会继续对华文保持同样的兴趣。
警惕快乐学习的误区
以前我们都知道,学习需要的是勤奋和刻苦。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当一个人通过学习,增长了学识、取得了成就、并且有更美好的未来时,学习的结果就是快乐的。这正是西方谚语所讲的“no pain no gain”——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如今,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快乐学习”已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广泛认同。尤其对于华文学习,由于曾给很多人带来“痛苦”,所以要求“快乐”的呼声早已是此起彼伏了。
我很赞同“快乐学习”的理念,它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仅追求学习结果的快乐,也要追求学习过程的快乐。“快乐学习”的重要一环,就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和快乐的学习,从而改善学习效率,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
不过,对于“快乐学习”也有人会进入误区,那就是过于追求“快乐”的形式,而忘记了学习的本质和目的。于是“快乐学习”就会演变成,为了“快乐”而“快乐”,甚至不惜大幅降低学习要求来换取“快乐”。在“快乐”不断提升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学习成绩的滑坡。这样一来,“快乐学习”就会变成一种娱乐或消遣,有违其学习的初衷了。
什么是Cool?什么是Fun?
而为了进一步追求“快乐”,刘学敏在《华语,Fun!》中提出,华文老师不应该灌输来自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否则是“叫华文太沉重”,令华文不够“cool”,不够“fun”了。
但我认为,语文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这也是本地会出现由“双语文课程”到“双文化课程”转变的原因。任何好的作品,哪怕是给幼儿阅读的童话或寓言,都会积极宣导正确的价值观,不管那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对于孩子,语文学习同时伴随价值观的学习,历来如此,也应该如此。这正是教育的责任。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华族传统文化虽然来自中国,但它也是新加坡文化当然的组成部分。向华族学生灌输华族传统价值观,我认为是华文老师应尽的职责,而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附加任务”。
我赞同刘先生提出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来自于课外阅读,而鼓励阅读的最佳方式是让阅读带来乐趣。但显然,不同人对“乐趣”的体验和定义是不同的。就如什么是Cool?什么是Fun?也同样涵盖了个人的价值取向或好恶。
如果有学生认为流行歌曲或武侠小说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老师自然没有必要去反对。同样的,如果学生喜欢阅读古典名著或唐诗宋词,也不必觉得惊讶。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并非因为是道德文章,恰恰是因为有更多人从中得到过阅读的乐趣,所以才值得被推荐。
事实上,如果摒弃成人既有的价值取向,对天真的孩子来说,我相信更多的会认为穿古装、读古文很Cool;学毛笔、吟唐诗很Fun。这样的例子其实已经很多了,甚至连老外的孩子也如此啊。
可见,学习华文的快乐,不在于一味降低华文水准,更不在于剔除华族价值观。快乐的真正源泉在于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与灵活、恰当的引导和教育。在力图吸引说英语家庭的学生对华文感兴趣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我们还有40%说华语的家庭。
李资政说,要培养孩子学习华文的兴趣,父母在家中就应该多跟孩子多说华语。如果能增加或至少维持新加坡说华语家庭的比例,我想,对于维持新加坡华文教育的水准会非常有帮助。对此,政府的教育政策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华文的重要性不应该只停留在领导人的呼吁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