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侠之大者的博客
因快乐而生活,得兴趣而学习,以理想而工作。
方法论:成年人以我为人人为快乐,未成年人以人人为我为快乐,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因教育而非年龄。
学习非固有的成功标准而尊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个人兴趣到人类文明的转变因教育而非社会。
理想非外因影响而循内心需要,做真实的自己,真兴趣到真理想的转变因教育而非父母。
那么,应该如何教育呢?
带动,即身教重于言传,正人先正己。最基本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我认为一切的阅读都是读自己,快乐是可以传染的,老师、父母、朋友阅读时会心的微笑就会自然而然的对孩子产生莫大的吸引力。亲子、师生、朋友共读分享交流就像柏拉图的阿卡德米学院教育一样,思想激烈碰撞而人格平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才由此而生发,教师指导下的班级图书馆应该发挥重要作用。总之,带动是为了正确的引导,每个人在带动中又必能从孩子身上获得新的有益收获,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
体验,即知行合一,就如杜威主张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how to do)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在杜威看来,这也许标志着对于儿童一生有益的一个转折点。 但是,儿童所“做”的或参加的工作活动并不同于职业教育。贯彻“从做中学”的原则,会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
总之,体验是为了找到适合每个人自己的兴趣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成长,即科学验证,带动和体验是否正确应该以学生是否身心健康成长为判断标准。特别要强调的是成长很可能并不能用固有的标准来衡量而应看每个孩子独特的自我需要,宽容特立独行的成长。这需要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而这恰恰也是教育的幸福所在。
总之,成长是生命不可遏制的需要,更多时候,需要成长的不只是孩子,还有我们。
耐心,教育是慢的艺术和爱的艺术,拔苗助长,过犹不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都是祖先的谆谆告诫。我想百年或许过长,那么,让我们每10年回头看看10年前的教育对今天孩子的价值吧,不再关注升学、奥赛,关注好孩子10年前的教育更关注坏孩子10年的教育吧,或许,教育的真正反思能由此展开。
总之,耐心是教育的规律,定能生慧,静能生智,有耐心才有爱心、智慧和宽容,耐心是今天飞速发展的中国和教育最需要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慢下来,等等孩子和我们自己的心灵。
说就天下无敌,做就难成几事的当代中国人,当我们高谈阔论,尽情娱乐的时候,想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强国从每天读书做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