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问题,我们分别设计了开放性问卷和封闭式问卷,对226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我们发现形成中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也有客观环境因素,它不是某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造成中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有:
1.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本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没有成功感和自控力不强是中小学生产生厌学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内因。
第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中小学生的重要性。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厌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由于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导致学习成绩低下,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从而丧失对学习的自信心,这也是引起学生讨厌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们的调查中,“写完作业不检查”的中学生占71.4%,“在写作业之前不复习”的中学生占74.4%,“没有查字典及参考书的习惯” 的中学生占43.3%。学习习惯不良导致学习成绩不良,进而导致厌学。
第二,在学习中没有成功感。
在我们课题组的调查中,“在学习中没有成功感”的学生占40%,“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我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的学生占35.5%,“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而感到自己没有价值”的学生占28%。部分学生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或基础差或学习方法不当,考试成绩往往排在班里最后几名,在学习中体验不到成功感,再加上老师和同学对他的讥讽,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强烈的打击,因此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而导致厌学。可见缺乏成功感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第三,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在我们的调查中,“写作业时磨磨蹭蹭,学习效率不高”的占37.4%,“一玩起游戏来,往往不知道控制自己,而忘了写作业”的占30%。由于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甚至部分学生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恶习,因此意志薄弱,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奋发上进的精神,缺乏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尤其是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期,容易被外界的新异刺激所吸引,因此往往抵挡不住外界刺激物的诱惑,不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如,有的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有的同学为了游戏甚至不写作业或者逃学。因此,当学习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能迎难而上,而是自暴自弃。
2.家庭环境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良的家教方式、过高的期望值与不良的家庭氛围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第一,父母不良的教育与教养方式。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父母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有重要影响,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父母在教养孩子方式上有表现出过多的惩罚、拒绝,同时又有偏爱和过度的保护或者放任不管,使孩子在做事时会不知所措,更易使学生出现厌学问题。在我们的调查中,“每当我考试成绩不好时,父母从不责备我”,回答“是”的学生仅占35.5%,而回答否的“占”64.5%,可见大多数的父母缺乏正确的教养与教育方式,对待孩子比较严厉,不尊重学生,结果适得其反。
第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
调查中,“父母对我学习的要求过高”,回答“是”的占41.9%,有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往往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不断地给孩子施压,孩子学习是为了父母,而自己却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当孩子的努力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时,他们便会产生逆反情绪,甚至自暴自弃,形成与父母的对立。这种逆反情绪和不良的学习成绩的恶性循环,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直至厌学。还有的父母只关心学生的学习,不关心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培养。在我们的调查中,“我写完作业不检查”的占71.4%,“我写作业之前不复习”的占74.4%,“没有查字典和参考书的习惯”回答“是”的占43.3%,“写作业时磨磨蹭蹭、效率不高”回答“是”的占37.4%。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学生成绩不良导至厌学的重要原因。
第三,不良的家庭氛围。
有的父母由于感情不和甚至分居、离异,使孩子整日生活在不良的家庭氛围中,父母的冷战甚至吵闹,使学生感到孤独与不安,学生精神受到压抑,心灵受到创伤而无心学习。在我们的关于厌学的调查中,不完整家庭,尤其是与父亲生活的学生与完整家庭的学生的厌学分数出现明显的差异,充分说明了不良家庭氛围对学生厌学的影响。
另外,有的父母,由于不注意自身修养,不读书,不看报,没有理想和追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给孩子树立了不良的榜样,孩子在这种环境中耳濡目染,模仿家长的行为,势必降低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出现厌学问题。
3.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教育是学生厌学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学校教育对学生厌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沉重的学习负担。目前中小学办学思想不端正,主要以应试为主,片面抓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由于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因此,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围着升学的指挥棒转。为了升学,加课补课成了家常便饭,大量的练习、作业、都是为了提高学校的“上线率”。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大量的作业加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不堪忍受而厌学。在我们的调查中,“经常因为作业太多而睡不好觉”的中学生占42.4%,“频繁的考试使我感到紧张、焦虑、压力太大而不愿意学习”的占56.2%。中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九小时以上的占5.9%,八至九小时的占13.8%,七至八小时的占34%,六至七小时的占39%,六小时以下的占7.4%。可见,沉重的学习负担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是学生厌学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教师讲课方法呆板,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在我们的调查中,“教师讲课内容枯燥、繁琐,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回答“是”的占39.4%,“老师讲课表情僵硬,不带感情,不考虑我们的兴趣”学生回答“是”的占31%。部分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教学观念陈旧,教法呆板、单调,“满堂灌”“家长制”把课堂变成了“讲堂”,阻碍了师生情感交流,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最终产生厌学情绪。
第三,有些教师素质低下,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有些教师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只偏爱学习好的学生,对成绩不好的学生一味地批评指责,教师对待学生的不公正态度极易引起学生反感,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形成厌学心理。在我们的调查中,学生认为“老师偏爱学习好的同学,忽视差生”的占36%,“老师只看重我的学习成绩,不对我其它方面的才能进行表扬与鼓励”的占36%。
4.社会环境因素
不良的社会舆论和低俗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厌学也有着间接的影响。
第一,“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环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日趋严重。近几年社会曾经流传“书读得多不如挣的钱多”,“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样一些话。在这些荒谬言行的影响下,一些自制力、学习成绩本来就较差的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为了眼前的短暂利益而放下自己手中的书本,一些媒体对有关事实的失实报道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在我们的调查中,有28%的同学“由于媒体宣传的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而不愿意学习”。
第二,低俗文化的影响。社会上的一些低俗文化对学校教育产生强大的冲击,不健康的音像制品、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利的营业场所,都对学生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因为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强的是非分辨能力,因此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因难时,便会沉溺于低级的文化追求中。如,对低劣的武打小说、黄色书刊的阅读或者观看三级影片、沉溺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势必放松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最终引起厌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