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编制调查问卷“中小学教师教育惩戒观调查”。赞成但尽可能回避惩戒。但知行不一。惩戒方式较为单一。惩戒阻力巨大。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惩戒观,赞成,知行不一,惩戒方式,惩戒阻力
一、问题的提出 惩戒,即通过对不合范行为施与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范行为的产生和巩固。“惩”即惩处、惩罚,是其手段;“戒”即戒除、防止,是其目的。[1]换句话说,“惩戒”指的是借助于对不合范行为进行处罚来达到戒除和教育的目的,强调的是采用否定性制裁的教育效果,注重其戒除不良行为之目的的达成。在本研究中,教育惩戒指的是,教师为了维护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秩序、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针对学生做出的违反学生行为规范、破坏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而行使的一种教育方式;教师的教育惩戒观指的是教师对教育惩戒所持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态度。 教育惩戒问题一直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争议较大的话题。在理论界,关于对学生的违规行为要不要惩戒以及如何惩戒的争论一直是热点,当前争议的重点已从教师可不可以使用惩戒这一手段转到在教育中究竟应该如何行使惩戒。已经有不少教育专家以及社会上的有识之士撰文赞同“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2]《中国教师》、《当代教育科学》等杂志组织开展了广泛的讨论,帮助教师正确区分合理的惩戒和体罚以及变相体罚。基本达成共识的是,惩戒是教师的合法权限,教师基于教育上的目的可依有关规定对学生实施惩戒(管教),但不得体罚;超出合理而必要范围的惩戒即应认定为体罚,如长时间的罚站或者保持特定的姿势等。[3] 而在实践方面,作为教育惩戒实施具体操作者的教师,对于教育惩戒的认识和态度则远未明晰。事实上,教育惩戒的问题,已经不单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厘清的问题,更是一个在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下,一方面教师因管教学生而遭其欧打甚至杀害、遭遇家长胡搅蛮缠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学生违纪违法行为则不断花样翻新、日趋严峻。在这一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敢不敢、愿不愿意、会不会实施教育惩戒?他们对教育惩戒实施的真实态度和想法如何?弄清这些问题惩戒阻力,对于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精神将大有裨益。 二、研究对象与主要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福建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教师。 (二)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教师惩戒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对教师惩戒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研究和思考论文网。梳理教育惩戒的概念及理念,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调查研究的框架。 2、问卷调查法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调查问卷“中小学教师教育惩戒观调查”,以福建教育学院2009级和2010级部分函授学员为问卷调查对象,其中有小学教师218人,中学教师190人,共发放问卷408份。回收403份,有效问卷398份,问卷回收率为98.8%,有效率为98.7%。 3、访谈法 根据研究的进展采取了两种访谈策略。研究起始阶段,在福建教育学院各类教师培训班里选取教师个体进行开放式访谈,了解他们对教育惩戒的认识以及在教育惩戒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研究后期,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拟定详细的访谈提纲,实施结构式访谈。访谈对象仍以学院函授学员为主,主要选取教育管理本科专业(中学)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部分教师;同时以“福建省‘十一五’第六期高(完)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福建省‘十一五’第二期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班”部分校长为访谈对象,从校长眼中了解当前教师实施惩戒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听取他们关于破解惩戒难题的方法和建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以及访谈结果的梳理,我们不得不承认,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惩戒在教育实践中的地位正日渐衰微,教师的惩戒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处在淡化或者流失状态;教师对教育惩戒的心态是敏感而又矛盾的,教师驾驭惩戒这一手段的能力有待提高;普遍认为当前实施教育惩戒来源于社会、家长、学生的阻力巨大。 (一)赞成但尽可能回避惩戒 “科学有效的惩戒是一种真正为学生负责、全面体现学校育人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绝大多数受访教师都旗帜鲜明地支持和赞同这一观点。有人形象地把赏识和惩戒比作阳光和风雨,学生的成长需要充足的阳光惩戒阻力,但经历过风雨的生命才会更健康、更强壮。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可“合理的惩戒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它将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 能锻炼学生的意志,能培养学生抵制和战胜引诱的能力”。[4]这一结果在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证实(见表1、表2)。 表1: 教师对惩戒的态度
|
您赞成对违规学生实施惩戒吗? |
赞成
不赞成
说不清 |
98.7%
0.5%
0.8% |
表2: 教师对惩戒权的认识
|
您认为教师有惩戒权吗? |
有
没有
说不清 |
95%
3%
2% |
从以上表格中我们不难发现,95%以上的教师赞成惩戒也认同教师拥有惩戒权,但耐人寻味的是,当被问及“学生违规时,您会实施惩戒吗?”只有四分之一稍强一些的教师在学生违规时会采取惩戒这一教育措施,却有一半的教师明确表示“不会”(见表3)。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教师是认可惩戒这一教育手段的,但在现实中他们不愿意、不会或是不敢使用。这一结果在访谈中也得到了验证。 表3: 教师对违规学生的态度
|
学生违规时,您会实施惩戒吗? |
会
不会
视情况而定 |
26.9%
51%
22.1% |
教师为什么要回避惩戒呢?访谈中,有校长对这一问题苦笑而不答,似乎答案显而易见,又似乎一言难尽。的确,在当前这一时代背景下,教育早已不再单纯,何况一直就有争议的惩戒。教师回避惩戒的原因,有社会舆论方面的,有制度法规方面的,有教师自身素养方面的,归根结底,还在于教师有其深深的担忧——怕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以致损害自身利益。 访谈中一教师说,“现在的学生都是温室里的花朵惩戒阻力,太脆弱了。不仅打不得、骂不得,甚至看不得——你多看他两眼,他就觉得你给他压力了,他就心灵受到伤害了”。这反映出现实中个别教师由于惩戒不当导致学生肢体伤残、精神失常、发疯甚至自杀的案例对其他教师的影响很大。比如一巴掌打出永久性耳聋、一拽拉就弄出个骨折、让写检讨就自杀等极端事件在教师中广为传播,耳闻目睹的种种现状,让教师对惩戒心有余悸;如因惩戒被家长告状、记者采访,往往一告一个准,老师会挨上级的处罚,或者罚钱或者师德处分。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将惩戒当成不敢碰的“高压线”就在情理之中了。而我们认为,简单地将学生遭受挫折后的不当行为与心理反应都归因于惩戒教育是不正确的,至少是片面的。少数极端案例的出现与惩戒的方式不当、惩戒的程序不规范有关,不能因噎废食,因此否定惩戒的积极意义。 (二)惩戒指向明确,但知行不一 对于何种行为应予以惩戒,教师的态度很明确。对于“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在校辱骂同学和老师”“打架斗殴”“玩高危险性的活动”等学生在校的违规、违纪行为,主张应实施惩戒的教师均在95%或以上(见表4)。这表明教师对教育惩戒的指向是很明确的。但与此同时,教师对于“您曾经对何种行为予以惩戒”的回答则与他们的认识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同样的问题教师选择的比例普遍要低得多。这又从另一侧面佐证了教师“赞成但不愿、不敢惩戒”。 表4: 教师认为何种行为应予以惩戒(多选)
|
认为应予以惩戒的行为 |
曾经予以惩戒的行为 |
上课不认真听讲
不按时完成作业
在校辱骂同学和老师
打架斗殴
玩高危险性的活动
其他 |
95%
95%
96.2%
98.7%
96.7%
7.8% |
24.4%
25.6%
34.2%
59.5%
64.1%
5.8% |
教师坚信学生违规、犯了错误就应该受到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正像小树的成长不能没有修剪论文网。然而,实际实施惩戒的教师不多,表现出知行不一的现象。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放弃了自己的惩戒权,对部分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放任自流。调查显示,对于“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惩戒阻力,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教师会采取惩戒措施,他们中的多数为中学教师,原因是“害怕影响班级成绩”;而小学教师则大多选择放任不管。对于“打架斗殴”“玩高危险性的活动”的行为,中小学教师选择出手管教的比例要高不少,这主要缘于当前全社会对学生安全的高度重视,教师“害怕出安全事故”。这表明,教师运用惩戒这一教育手段已有相当的功利性和思想认识障碍。我们认为,惩戒行为只要是顺理合法,以不违背师德要求、不伤害心灵、不损害人格为底线;惩戒的目的是为了教育,惩戒的背后是深深的期待与真诚的关爱,教师就应该大胆地该惩戒时就惩戒,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 (三)惩戒方式较为单一,且随意性大 在教育惩戒手段的具体运用上,教师最常使用的惩戒方式类型集中在言语责备型,任务型、兴趣剥夺型等方式则涉及很少,显得较为单一;同时,教师使用过的惩戒方式也多以批评、抄书和罚站为主,且在使用过程中一般没有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而只是按自己的意愿,随教师的性情爱好而进行。 表5: 教师最常使用的惩戒方式类型
|
您最常使用的惩戒方式类型为 |
言语责备型
任务型
兴趣剥夺型
体罚或变相体罚
其他 |
91.7%
5%
1.3%
2% |
表6: 教师使用过的惩戒方式(多选)
|
您使用过的惩戒方式为 |
罚站
抄书
打
善意批评
辱骂
其他 |
95.2%
51%
6.5%
88.7%
9.3%
10.6% |
对于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使用过的惩戒方式,调查表明,涉及体罚学生的例子也不在少数,而且形式与花样不断翻新,除了打骂、罚站、罚抄等一般做法外,还有罚跪、罚爬、罚劳动,甚至揪耳朵、捏鼻子、打手心、掌嘴、扇耳光等行为。 教师使用什么样的惩戒方式惩戒阻力,往往和教师的个人性格、修养和职业道德有关。在当前有关法律不完备的情况下,教育惩戒的行使更是主要依靠教师的个人素养。在教师最常使用的惩戒方式类型中,实践表明任务型、兴趣剥夺型的惩戒方式往往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但这类方式的使用要求教师要更好地掌握教育教学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具备更高的教育机智和对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从教师最常使用的惩戒方式类型中任务型、兴趣剥夺型等方式的缺失,以及使用过的惩戒方式主要是批评、抄书和罚站的现象,我们不难分析出教师应提升惩戒艺术,提高自身的综合教育素养。 (四)惩戒阻力巨大,来源于多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