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音乐为媒,构建快乐语文课堂
永州市东安县澄江实验中学 周彩玲
【摘要】让音乐与语文共舞,用音乐去点缀美丽的语文天空,使语文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更加清晰地凸现出来,映射到学生的心里,构成一幅完美的画卷。
【关键词】音乐 语文 教学
音乐是一种通过声响、节奏、旋律等物质媒介,表达内心情感和把握外在世界的感性方式,是对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生活和人们心中情感的表现。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是审美能力,使学生具有丰富的审美感受,高尚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判断,使学生在精神上、心理上取得完美而和谐的平衡。而我们的语文也是美的,语文课堂就是引导学生去探究蕴含于课文中的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和美的意境的过程,因此,把音乐引进语文课堂,让音乐与语文共舞,以乐传情,既让学生得到文学美和音乐美的双重熏陶,又让语文课堂富有诗情画意,妙不可言。
一、借音乐为媒,优化朗读教学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至理名言,是前人的成功经验,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读,以音乐为媒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贴近文章情感的语音、语调、语速,真实、准确地再现文章的情感,使学生出之于口,闻之于耳,感之于心,进而与作者的心融为一体,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获得知识。
当然,中学教材中的语文课文各有特色,有的大气磅礴,如滔滔江水;有的清新小巧,如涓涓溪流;有的激昂热烈,如暴风骤雨;有的细腻含蓄,如春风拂面……在朗读时配以节奏、旋律、风格、情感与课文相似的音乐,这样就能使学生乐在其中。
如我在上《桃花源记》时,伴以古筝音乐,优美的语言配上优美的旋律,使学生忘记了古文的枯燥乏味,他们随着音乐的节奏大声朗读课文,品味桃源的优美景色及桃源中人的幸福生活,轻松而愉悦。
在上《山中访友》时,配上钢琴伴奏,让钢琴那“咚咚”的敲击声时时扣击学生敏感的心灵,时而“泉水击石,泠泠作响”,时而“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学生被深深吸引着,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
运用这种方法,学生不仅对课内文章朗读感兴趣,而且主动去朗读课外文章,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语文素养,提高了他们的朗读水平。
借音乐为媒,优化朗读教学,让语文课堂摇曳着美丽。
二、借音乐为介,优化课堂教学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与别的艺术是相通的,如“音乐和诗歌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翠绿的叶子”。现在广播电视里的“散文诗朗诵”也常常借助音乐来倾诉心声。“音乐是影响人心灵的一种无可取代的手段。”因此我常借音乐为介,来优化课堂教学。
1、用音乐深情导入
音乐是一种很富有感染力与穿透力的感情语言,踩着音乐的节拍导入新课,能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课文的氛围中,置身于教学内容的情境之中,奠定感情基调,去感知作者所要表述的内容,所以才有善于始者,成功已半的说法。
比如在上《三峡》一课时,我用《长江之歌》的旋律作背景音乐,并配上长江波涛滚滚的动人画面。正当学生沉浸在长江山水的壮美之中时,我深情导入:同学们,长江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向往。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泼墨挥毫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长江之美,美在三峡。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此后,再引导学生去探究三峡的壮美,就游刃有余了。
2、用音乐设计高潮
“文似看山不喜平”,同样,一堂好课也应该波澜起伏,高潮迭出,通过音乐刺激学生,调动他们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我在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引导学生探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诗句时,我先让学生欣赏王菲演唱的同名歌曲《明月几时有》,如泣如诉的天籁之音把学生带进了“对月独饮”的孤寂之中。再让学生讨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体验,这时学生的兴趣大增,讨论热烈,并联想到自己为了求学离开家、离开父母的感受就更能感知作者的失意惆怅但不悲观,热爱生活的乐观情怀了.
3、用音乐巧妙结尾
许多老师很注意导语的设计,情境的建立,但往往忽视上课的结尾技巧,要么是不了了之,要么就是简单的布置作业,并未抓住这一契机延伸和进一步扩展知识。如果这时巧妙地运用音乐,可以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例如,我在上《老王》一课时,是用歌曲《爱的奉献》作结束语的,学生跟着旋律一边唱一边想,爱的真谛,爱的温馨也似乎溶入了学生的心灵。“爱在付出中得到,爱也在付出中完善”。音乐的恰当结尾使学生产生了新的情感体验,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借音乐为介,优化课堂教学,让语文课堂洋溢着温情。
三、借音乐为翅,放飞想象世界
奥斯本曾经说过:“想象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音乐作为一门情感艺术,和文学也有许多相通之处,特别是其广阔的情感空间和想象空间,为人们的审美想象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广大天地,它几乎突破了一切时空的限制,可以让人的思绪自由飞翔。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又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强烈的审美共鸣,所以说音乐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那么,如何利用音乐培养想象力呢,我试用了以下两种方法。
1、 用音乐对课文进行延伸创作
许多课文都没有明确的结尾,都有留给我们去思考、回味的空间。我们可以用音乐为媒介,引导学生创立新的审美视野,把作者忽略的地方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弥补起来,使之具体、深刻。
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我让学生伴随着王菲的演唱,把这首词改写成优美的散文,并展开联想,苏轼的弟弟在这月圆之夜在干什么,也同样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吗?让学生参与课文的延伸创作。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锻炼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 进行音乐作文的训练
教师可针对学生对音乐感兴趣的特点,利用音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审美因素,让艺术和文学语言沟通起来,真正留给学生无拘无束的想象空间。
我曾以中学音乐教材中的《春江花月夜》为音乐材料,要求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和生活阅历,用文字放映音乐,事实证明,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学生们将它演绎成看夕阳映江面,春风拂涟漪;听鱼舟唱晚,陪孤翁垂钓,映月华清辉……造成了一个柔丽、清幽平和的境界,使人心醉神迷,回味无穷。
音乐作文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挖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构建了积极健康的心理结构。
以音乐为翅,浮想联翩,让学生的想象力在广袤中驰骋。
音乐是美的,语文课堂亦是美的,让音乐与语文共舞,用音乐去点缀美丽的语文天空,使语文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更加清晰地凸现出来,映射到学生的心里,构成一幅完美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