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风,指班级的作风、风气。学生要规范,班级就要有严明的纪律,浓厚的学习氛围,良好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班风是集体大多数成员思想、情感、意志的综合反映,优良的班风对学生的一切道德行为、良好的表现为一种支持、肯定和鼓励,对一切不道德的行为表现会造成一种强大的压力,促使其转化,这种转化不是教师的强制,也不是学生的哄起而攻之,而是舆论,是班风的陶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认为在抓班级建设,建立良好的班风过程中,班主任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对学生的管理工作等主要是通过教师来进行的。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思想作风和工作质量,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教师必须塑造自己的形象,并通过自己的形象魅力,团结、感召、带动学生,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合力,。那么班主任怎样管理好班集体呢?我认为应该在“严”和“爱”上下功夫。下面就从我的班主任管理实践出发,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严的教育。
学生毕竟是孩子,来校是学习接受教育的,再优秀的学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因此,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而是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
㈠、严而有理。强化制度,真抓务实。
若没有严格的制度,显然是纸上谈兵。“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执制度必严、违制度必究。”这成了我作为教师的原则。对待学生,要先说后不乱,至少要让学生明白所犯的条款,以理服人,切莫“轻描淡写”、“鲁莽行事”、“视而不见”。每当我接手一个班,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和学生一起制定学习方面的制度,并且经过学生同意后定案。这样,学生建立起了自己的制度,他们会自觉地遵守,当违反了制度后也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
㈡、严而透情。
人性和时代的特点证明打骂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育中不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非常真诚地关心他、帮助他。在具体的实施中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痛恨为痛心、发怒为宽容、责骂为劝慰、殴打为抚摸、训斥为商量、罚站为请坐、冷漠为热情。,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工作,对待学生百般关心,极端负责,教他们如何学知识,引导他们如何为人。学生很容易染上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教师要经常直接或间接的洞察学生的变化。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教育,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德才”并重。学生有个性,因此我们必须育人为本,只能以学生为主体,耐心做好思想工作,鼓励为主,批评为辅,以利带弊,主动去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老师,这样的适应,不是盲目的迁就,而是“因材施教”。
有一个叫小杰的学生,他活泼聪明,但是比较懒散,经常不完成学习任务。针对他的情况,我首先找他谈心,以朋友身份给他讲道理,让他尽量完成学习任务。当他有进步时我立即表扬他,让他充满信心。慢慢的,小杰的学习上升了,现在不用我再说,他都非常自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抚摸,才使石子变得这般光滑剔透。”
㈢、严而垂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说一个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品德高尚、言行规范、严于律己。第一,教师要有积极向上的敬业精神。我们正处在一个改革的时代,作为教师唯有创新,及时抓住学生感觉到而没有意识到的东西,才能带动学生前进。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不可能成为好的教师。教师要善于把新时期具有指导意义的教育思想与学校的实际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倾听学生意见,集中学生的智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第二,教师要有精益求精的学者形象。教师应该有渊博的知识,是教学的内行,才会受到学生的拥护和爱戴。要在学生中树立教师威信,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而且应掌握教育科学知识,了解教育规律,通晓教育教学业务,熟练掌握各学科的专业知识。第三、教师要有一种堪为人师的高尚道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的楷模,言谈举止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对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具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精神。对工作任劳任怨,苦干,实干,要为人正直。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我要求学生讲礼貌,会做人。我会时时给他们作出示范:无论什么情况,我尽量不让学生帮我做事。当学生主动帮我时,我会委婉的感谢并谢绝他们:“谢谢你,老师能行。”当学生帮了我后我肯定会真心地表示感谢。这点让学生十分佩服。凡是《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我会要率先遵守,用无声的行动,代替有声的命令。这样才能与学生关系融洽。
二、爱的教育。
学生毕竟是孩子,虽你具备了对他们的爱心,但板着脸去教育,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爱,从而不敢接近你、信任你。这就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爱意。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可以言传情、以目传情、以手传情。老师应该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多和他们谈心,及时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以便对症下药。
㈠、教育学生要“爱心”。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教师首先是一个播爱者,要用爱启开学生的心扉,激励进取。曾经教过一位六年级的学生,他的爸爸在挖煤时受伤,把腰弄断了,丧失了劳动力;妈妈是一位驼背;哥哥是傻子。家庭生活非常困难,父母无力支付他的学费,他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厌学,故意违反纪律……我了解情况后,组织大家帮他捐款来解决学费,班上还捐了许多生活用品给他,还组织起来帮他家干活……看到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帮助,他第一次含泪向大家说“谢谢”。通过一次次的促膝谈心,一次次的热情鼓励,一次次补课提问,一次次问寒问暖,他能按时完成作业了,能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懂礼貌了,这就是爱的收获。
㈡、教育学生要“热心”。
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待后进学生,要热心。在长期工作中,使我深深体会到,一个缺点再多的孩子,身上也有很多积极因素,作为教师,不能歧视他们、疏远他们,而是满腔热忱地关怀他们,亲近他们,主动地接近他们,做他们的朋友,和他们打成一片。碰到学生有困难,我总是设法帮他们解决问题。这样做,不但使儿童愿意亲近我,有利于我了解他们,发现他们的长处,克服他们的短处,还能加深师生的感情,使思想教育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有一次,有个特别调皮的学生在举行朝会时突然晕倒了,我从学校抱着他跑到医疗站去。这个学生有100多斤重,学校到医疗站的距离又比较远,但我一直坚持,没有一句怨言。后来,这个学生还特意来感谢我,并保证不再调皮,要做一个好学生。
㈢、教育学生要“细心”。
细心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保证。班主任只有细心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情况的观察要细心。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细微末节的变化,分析思想动向,考察学生这时在想什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有一天,我发现一个平时活泼好动的学生闷闷不乐,上课经常走神。进一步观察发现,她的脸上有时有泪痕。这个情况在我的心中引起了注意,莫非他惹了祸?我立即进行了家访,从家长口中知道,最近她的爸爸妈妈经常吵架,还闹着要离婚。我和家长耐心地交流,对家长进行劝说,要求家长为孩子着想。同时我又把这个学生找来,一方面肯定了她的懂事,一方面也教育她要以学习为重。这个学生由于及时得到了教育,丢掉了包袱,解除了思想疙瘩,更加努力上进了,后来被评为三好学生。
㈣、教育学生要“耐心”。
班主任工作是经常的,每时每刻的。学生的思想教育,班主任不能奢望一劳永逸,还必须有耐心。对解决儿童的问题和帮助他们进步要不怕麻烦,不怕反复。即使是顽劣儿童,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反复不断地去作,也是能够收到效果的。班上有一位叫小江的男孩,他头脑聪明,十分热心,可就是经常去上网打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不断下降。我首先进行了家访,了解到他的爸爸在镇上居住,现在他和妈妈一起住,妈妈又比较忙,无人管教他。根据这个情况,我从关心他的生活入手对他百般关心。他见到老师关怀他,也就主动接近老师,听从教育,这时我对他讲解沉迷于游戏的坏处,让他要好好学习,尽量不去玩游戏,还让他担当班里的卫生委员。慢慢的,他的学习变好了,很久没有去玩游戏了。有一次看到班上的撮箕坏了,他偷偷拿回去修理好了,放到班上。我及时表扬了他。我满以为他从此就会变成一个好学生了。可是,有一天,他没来上学,我到他家里去找他也没人,最后在网吧里找到了他,他正在玩游戏。我非常气愤,心想在短短一段时间内,我家访了十多次,个别谈话达三十多次,怎么一下子又变了呢?我努力使自己冷静下来,又想,孩子的恶习不是一下子养成的,也不可能一下子改掉。要允许有反复,我亲自把他接到学校,耐心地教育他,帮助他认识错误。并且每天找他谈话,不时监督他。最后,小江终于改掉了坏习惯,成为了一名好学生。
学生的性格千差万别,但只要我们“爱心、热心、细心、耐心”地教育他们,今天的蓓蕾,明天定将开出绚丽多彩的花朵。
总之,对学生的教育,既要严,又要爱,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它们并不矛盾冲突,孤立地存在和实施,而是辩证统一的。我想,“严”和“爱”将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永恒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