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子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由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心理专家、家教畅销书作家东子先生撰写的,记录新型教育理念的家庭教育著作。
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对家庭教育研究的成果,以及对女儿教育的切身感受,从家庭教育的误区与缺失入手,全面揭示当前存在于母亲教育中的种种问题,从盲目进行早教、过分依赖学校、过度娇惯溺爱、不懂科学教子、不会因材施教、期望值过高、忽视性教育、缺乏身体力行、忽略父亲教育、没有进取精神等十个方面,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母教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对其进行了科学而理性的分析论证,为深陷家庭教育误区的母亲们,辟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科学教子的光明大道。
请看看下面的目录及简介,反思一下,我们身边还有哪些问题呢?
目录 一批:盲目进行“早教”
“早教”越早越好
迷信双语教学
幼教小学化
热衷考级考证
“神童化”教育
二批:过分依赖学校
推卸自身职责
推崇重点学校
刻意讨好老师
做学校“帮凶”
缺乏与学校沟通
三批:过度娇惯溺爱
丧失理智
句办代替
娇惯迁就
过度保护
无原则满足
四批:不懂科学教子
忽略自理能力培养
不善制订成长规划
不让孩子学做家务
忽视孩子自尊需求
漠视孩子交友需要
五批:不会因材施教
不理智盲目跟风
不遵循成长规律
不了解孩子情况
不区分个性特点
不顾及兴趣爱好
六批:期望值过高
思想急功近利
追逐分数名次
追求成功成名
过分虚荣攀比
盲目聘请家教
七批:忽视性教育
不懂性知识
认为不重要
不知怎么做
缺失大环境
缺乏健康引导
八批:缺乏身体力行
做事不诚信
言行不一致
承诺不兑现
行为不自律
习惯不规范
九批:忽略父亲教育
母教取代父教
认为母教全能
男人只是挣钱
父教可有可无
传统观念作祟
十批:没有进取精神
本身不自信
角色不自我
学习不积极
工作不努力
观念不更新
中外历史和当代的教育科学都证实了这样一条规律:在早期教育问题上,相对而言,母亲比父亲更重要一些。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很重视对女性的教育,他们的共识是只有高素质的妇女才有高素质的下一代,才有全体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母亲的态度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经过观察和研究,我们发现了母亲的教养态度和儿童性格发展的内在联系:
母亲是支配型的人,孩子的性格是服从、无主动性、消极、依赖、温和。
母亲对孩子过分照顾,孩子幼稚、依赖、神经质、被动和胆怯。
母亲对孩子溺爱,孩子就任性、反抗、幼稚和神经质。
母亲对孩子顺从,孩子就会无责任心、不服从,并有攻击的特点。
母亲常忽视孩子,孩子的性格就变得冷酷、攻击、情绪不稳定。
母亲的态度是粗鲁的,孩子的性格是执拗的、冷酷的、神经质的、逃避的。
母亲是民主型的人,孩子的性格是独立的、直爽的、协作的、亲切的、社会性的及有创造力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母亲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自身素养决定孩子的前程。所以,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教育好母亲。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福禄培尔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执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也就是说,要让母亲成为“上善者”,才能使孩子“从善如流”。
一批:盲目进行“早教”
“早教”就是早期教育,主要是指对胎儿和婴幼儿的教育。
如今,各种“早教”机构、“早教”方式林林总总,“教育越超前越好”一说诱惑着年轻的母亲们。“早教”创造了“神童”的传奇,让她们趋之若鹜。
为了唯一的宝贝的前程,妈妈们正不惜一切代价地忙碌着。她们把巨大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早期教育进入家庭后,已演变成了“超早期的开发教育”。
各大书店的“早教”书琳琅满目,铺天盖地:《蒙特梭利家庭教育实用方案(1-3岁)》、《三岁缔造一生》、《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零岁育子方案》、《0~3岁最佳人生开始》、《胎儿教育大全》……
令人惊讶的是,在几乎所有的育儿书中,都特别强调早期教育尤其是3岁以前教育的重要性,列举的数据可谓令人触目惊心。
那么,年轻的母亲们是否真的明白,对幼儿过早地进行智力开发的利弊呢?
有位年轻的妈妈,听人说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开始进行早期教育,于是孩子两岁时就开始给孩子灌输数的概念,再大点的时候又给他讲时间、长度等概念。妈妈还特意制订了每天的计划,逐步加码,层层深入。
这种方法是不是好呢?它是否真能开发宝宝的智力呢?回答是否定的。
从心理学上来讲,人的感知是受客观实践制约的。研究发现,4岁的儿童认知一日之内的时序还很困难,5-6岁已能认识一日之内及一周之内的时序,但认知一年之内的时序还是很困难。
5岁儿童估计时间极不准确、不稳定,根本不会利用时间标尺;6岁儿童短时间知觉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有所提高;7岁儿童开始利用标尺但尚不能主动利用标尺;8岁以后的儿童才会主动利用时间标尺,时间的知觉准确性和稳定性才开始接近成人。
可见,两三岁的婴幼儿的感知能力还较差,这时候如果把稍微复杂的时间、区间、长度等概念硬性向孩子灌输,其结果必然事倍功半,甚至会造成宝宝感知的错觉,影响到后来的智力的正常发展。进行早期教育是可以的,但是不要急于求成,凡事还应遵循宝宝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而行。
一份调查显示,3-6岁的孩子七成以上都在参加各种培训,众多的母亲们围着孩子的“早教”忙活着,除常规入托人园外,在课余时间不少家长还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培训班。
于是,孩子在1岁内开始学认字,3岁就开始学外语。多数家长又总是把教育和学习相提并论,他们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就是教育效果的表现。
为此,不少幼儿园也都纷纷推出,诸如“到小学入学前可让孩子识1000个或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