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回答千差万别。有人把教育归结为: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听了这句话十个有九个会发笑,因为它太简单,可就这么简单的要求要达到却难上加难。因为这意味着你要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更要有抵抗社会、家庭压力和挑战的能力。 一个美国的校长说中国教育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笑话,美国人爱夸大其词,哗众取宠,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的受教育者没有快乐,但我们受教育的根本目的肯定是为了快乐!我们能够快乐地提高素质,快乐地获得技能,快乐地提高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总之,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一张白纸画上最新最美的图画,使我们的一生不至于枉费。
但是!这不仅是一个转折,而且是一种错位,一种异化,甚至是一种颠覆,我们受教育的目的变成了考大学,变成了猎取高分,为了一个名次拼得你死我话,我们找不到快乐,甚至丧失了快乐,陷进无休止的作业和考题之中,创造力被扼杀,想象力贫乏,成天都想着分数。老师在填鸭,家长在施压,社会上流行竞争的说法,我们无所适从,睡不好,吃不香,疲于应付,疲于奔命,有的人年纪轻轻就过劳而死,有的人迫于巨大的压力,在考试失败之后,在高考失败之后走上了轻生之路。 这一切都根源于浮躁。 面对这种教育状况专家们在思考,家长们一面表示不满,另一面又是这种状况的共谋者,他们用颤巍巍的双手举着钞票,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考上一所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然后出国深造。他们根本不考虑孩子是否快乐!考不上大学沦落为搓脚工、洗头匠、清洁员会更不快乐,甚至凄惨,甚至遭人白眼。 连进一家幼儿园也要选了又选,将自己并不丰厚的存款砍下一砣来填了黑洞。一家所谓的高档幼儿园敢于标10万20万的高价,名之曰建院费,连一家普通的幼儿园也可以大言不惭地要价数万,阿姨们或许刚刚从小保姆升级而来,只会讲狼外婆的老掉牙的故事,也敢举起培养下一代的大旗!就这样还得提前几年预订,家长们也疯狂了,认为自己的孩子都是天才,起码也是横空出世,所以想方设法地使其修成正果。吃高级的,用高级的,穿高级的,进的幼儿园或学校也必须是高级的,中国在努力使自己的国民摆脱贫穷,教育却使刚刚小康和中产的家庭又陷入赤贫。但家长们义无反顾,不是有那句话吗?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于是家长们勒紧了裤腰带,将孩子们送进各种名目的贵族学校。 他们认为这就是成才之路?! 殊不知中国优质教育资源有限,高等教育资源有限,成千上万的人挤上了这条小道,最终能走到头的毕竟是少数。但没有人愿意被挤下路基,大家都拼命地拥挤。农民兄弟指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改变身份,改成吃商品粮,改成城市户口;知识分子希望子女上重点大学,上吃香的专业,能够光宗耀祖,维护读书人的体面;城市居民指望子女们能混一个硬朗的文凭好找工作……孩子不考上大学家长们怎么办?孩子的下半生怎么办?父母的脸面往哪放?中国人是最讲脸面的,为了这张老脸哪怕一贫如洗也心甘。这是一个文凭的时代,是一个学历的社会,你说你有能力,先拿文凭来说话!人们心浮气躁,没有人有闲心去认识一个人的才能,一张低质的文凭牵着全社会的人一窝风地飚来飚去。没有文凭就当不了白领,只有干蓝领,甚至当灰领,但所有人都瞄准的是金领的位置,当不了名流、“肉食者”、精英,起码也要弄一个社会闲达干干。于是心高气浮,不要说快乐,愁都愁死了,只好埋葬了理想,擦干眼泪,又走上了高考之路。 但是,考上大学我们就快乐了吗?非也! 有人说大学是青春的集中营,这里埋葬了人的活力、想象力,磨平了人的棱角,制造出一批又一批圆滑、四平八稳、没有冲动,更没有激情的相同规格的产品。大学是大型的复印机,在无数的白纸上复制出相同的商标。大学还是标准的饲养场,教师们将一些富含激素和催化剂的“饲料”一股脑地填入鸡鸭的胃中,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养育了无数的肉鸡肉鸭充斥于市场,以至于滥市。 考了大学才发现只有本科文凭在当今的社会远远不够,连一个作坊式的小公司,老板刚脱下油渍的工作服换上西装,张嘴闭嘴招的至少也是博士和海归。这逼得莘莘学子们还要读硕士,读博士,读“雅皮士”,读“圣斗士”,一路读下去,最后历练成“角斗士”,成为考试机器,一切考题,不管是中国的还是老美的都难不住他,将中国的题通通做十遍,将国外的题也拿来做它至少五遍,一直做到两眼闪着金光,大脑出现幻觉,身体完全虚脱,这还并没有了结,去医院治疗几个疗程,让父母炖它几大锅补药,找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按摩,甚至于去大庙烧一柱高香,许下天大的海愿,又走上战场!中国的孩子是打不垮的,哪怕只剩下一根筋连着,一张皮裹着也会投入题海之中,至于对社会有没有用不管!对自己有没有用更无所谓,各种文凭可以抱一堆给人看,其实是个高分低能儿,两眼痴呆,一脸木讷,考试可以把人考糊涂,这是对天才的扼杀,对人才的窒息,哪怕对木柴也是浪费。 一个人读了三十年或四十年的书还能干啥?可以直接退休。 有这样一个笑话:说一个人读了几年幼稚园,上六年小学,六年中学,五年大学,再攻读三年硕士学位,三年博士学位,两年博士后,最后又出国进修几年以增加文凭的含金量,再当访问学者以加强文凭的洋化程度,变土博士为洋博士,然后干什么?就可以将奖学金变成养老金。这如同那个放羊娃的经历,问你放羊干什么?卖钱!卖钱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娃!生娃干什么?放羊!这真是人生的轮回?我们的教育真的要走这样的怪圈吗? 有人说你写这样的书,发出如此的呐喊其实是无用的,哪怕声嘶力竭也无用。但有这样的呼吁总比没有好!我们要找回我们失去的快乐,还教育一个本来的面目。我们要弄清楚我们是为什么而生的,为什么而受教育。 人们之所以会找不到快乐是因为如今的人浮华扭曲,躁动不安。上了几天学就想当人上人,混文凭的目的是想用一个名牌学校的牌子来唬人。都市繁华,生活光怪陆离。城里人都想发财,乡下人也挤进来做发财梦。大家就比文凭硬,没有文凭的也去桥头堡花钱买一个,连老板们也以此为时髦,派秘书顶替去大学混几天课,谋一个MBA来风光风光。读文凭太费事,搞学位又伤神,于是就生出种种阴谋、诡计、诈骗、欺哄、凶杀、谋财、剪径、贪污和制造Y货。教育成了一种外包装,人们的目的是要利用教育。连教授本人也不看重肚子里的经略,看重的是教授这个名号,所以拼命拔高,使劲谋划,有了这个名号才能有相应的待遇,才能有模有样地走出来骄其妻妾,指点江山,才有粉丝为你欢呼,女青年为之折腰,否则谁会尿你,连一个教授,一个博导,一个院士都不是还想出言九鼎,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许多人甚至等不得瓜熟蒂落,早已迫不及待,因为商场一家比一家豪华,商品一种比一种奢侈;加上美女一批批被选美赛炮制出来,歌星影星一夜走红;加上轿车挤满了街道,别墅一片片布满郊外;加上高档餐馆一排排矗立,高级宾馆一座比一座气派……人们的眼睛都看红了,变绿了,鼓圆了。 父母指着这些对垂头丧气的孩子说:赶紧读书,才有这种日子过;父母又指着乞丐对孩子说:这就是不读书的下场! 人们浮华得不能自持,没有浮躁得飘飘欲仙、寻死觅活的已算是有操守的了。在这种情况下哪里还能快乐?人们走到了两个极端,一面夸大教育的力量,以为有了文凭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又对教育失望,认为读那么多书来干啥,只要能赚钱,当了大款花钱请一个博士来当秘书。甚至有人说我不读书前是个文盲还成天开心得很,一个最粗俗的笑话也会使我乐不可支,成天穷欢乐,无忧无虑,今朝有酒今朝醉,现在读了几天书反而高兴不起来,成天忧国忧民,担心前途,担心下岗,担心……难道这就是受教育的结果吗? 我们的精神世界正被物质、金钱、腐朽吞噬、挤压、侵袭,一切善良成了迂腐,成了“老实”,而老实又是愚蠢的代名词。所有的崇高已化为可笑,献身精神变成灯蛾扑火。北京某大学的教授在微博中对研究生提出要求: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他认为对于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公然放出的豪言壮语,关键是一个拥有千万资产的受教育者就可以大言没有白读书吗? 教育需要反思,教育的目的需要探讨。其实,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没有哪一种教育体系是完美的,是不需要改革的。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受教育的代价是昂贵的,但不受教育的代价却是毁灭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