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入方法琐谈
于海霞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学者杨振宁先生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产生浓厚兴趣时,其学习的主动性才会增强,创造思维才会活跃。所以教师把兴趣作为智慧的触发点,才能的生长点,求知的前动力,力求每一节课上,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一个新颖别致精彩纷呈的导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头脑中的那盏探究之灯。
那么,如何才能很好地导入新课,把好课堂教学的第一关呢?
一、设置悬念 激发兴趣
判断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看课堂上学生思维的浓度和广度,充满悬念的导语,能给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有利于他们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所以在设计课堂导语时,先用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搭设学生思维向更宽广的境界飞跃的平台,设置悬念,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思维跨度。例如:教李煜的《虞美人》时这样设置导语:李煜亡国后被俘至汴京,还是念念不忘故国,在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让歌伎在寓中唱此词,宋太宗知道这件事后,用牵机药将他毒死。《虞美人》到底唱出了李煜怎样的感情,以致宋太宗要置他于死地?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煜的绝笔词《虞美人》。在教白居易《琵琶行》时,我没有先讲课文,而是说了如此一段开场白:白乐天去世,唐宣宗以诗吊之曰:“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宣宗李忱敬仰白居易的人品,又倾慕他的诗才,想要拜他为相,后因他年事已高,且又多病只好作罢。“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中的“长恨曲”和“琵琶篇”分别指白居易的名篇《长恨歌》和《琵琶行》今天我们要学的是《琵琶行》,看看《琵琶行》有何魅力让“胡儿能吟”又让皇帝极力称赞?课堂上教师有意识的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从而提高阅读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故事导入 欲擒故纵
杜威说:“成年人只有通过对儿童的兴趣不断地予以同情的观察,才能够进入儿童的生活里面,才能知道他要做什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引发学生兴趣,诱发美感的重要保障。学生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内,注意力并不是最为集中的,导语作为过渡,有时可先宕开一笔,欲擒故纵,采用“曲径通幽”的方式,用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如讲故事开始,这样能很快地把课堂导入到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同时又能使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一石二鸟”之效。同时对于学生来说,要将作品中的情感迁移过来,化而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往往需要一种氛围,需要一种感情环境,而与文章有着紧密联系的故事能很快将学生导入到一种理想的课堂氛围之中。例如,在讲授英国作家房龙的《〈宽容〉序言》时,我先讲了一个故事:“在茫茫的草原上,当暴风雨将要来临的时候,人们能看到一种天蓝色的小星星。这是非常奇怪的天蓝色的小火舌,仿佛暗示着某个神话故事似的。据说这此美丽的小星星是古时候一位勇士的血化成的,他的名字叫丹柯。穿越不过的森林从三面把这族人的营地包围着,而在第四面——才是一片草原。当一场灾难降临时,他要把自己的部族领向幸福,但在密林里,他受到了误解、猜疑、谩骂。于是,他撕开自己的胸膛,捧出自己的燃烧的心脏,用心灵之光将人们带出了死亡之地。但是,在人们狂欢的时刻,他却流尽了鲜血,躺在了地上,而他的心也被人们踩碎,变成了这些美丽的蓝星星。丹柯是一位英雄,他深爱着人们,但却这样悲哀地死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人类的先驱者如何理解恪守传统和大胆创新的关系?从房龙的《〈宽容〉序言》中,相信大家会找到答案。
三、情境导入 熏陶感染
情境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欣赏或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课文学习的一种导入方式。我在教《滕王阁序》曾经试过两种教学方法,先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预习课文——翻译课文——讲解课文——背诵课文)教《滕王阁序》,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很多学生在预习完课文之后就叫若连天。因为《滕王阁序》这篇课文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课文中的字读不准,不会断句,课文中丰富的典故给学生理解课文、翻译课文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没有什么兴趣,课堂气氛很沉闷,课后学生背诵课文也很被动。由此可见,即使是像《滕王阁序》这样优美的古典文学精品,要让学生来学习、背诵、积累,如果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在学习时也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再教《滕王阁序》时,我在设计课堂教学导入新课的环节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结果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这次上《滕王阁序》之前,我没有预先布置预习,而是直接上课。而在上新课之前,我也没有按照传统的“讲读课”方式讲课。而是先放了在中央电视台2000年新年晚会达式常、濮存昕等三位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朗诵的三段古汉语精品,它们的篇目是《滕王阁序》、《前赤壁赋》、《岳阳楼记》。当三位电影表演艺术家高水平的朗诵把同学们带到一个全新的古汉语精品营造的优雅而又高尚的氛围和意境之中时,同学们陶醉在三位电影表演艺术家饱含激情的朗诵之中。在典雅优美的古典音乐的伴奏下,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所营造的优美的精神世界里时,同学们被艺术家们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打动了。尤其是当朗诵到《岳阳楼记》中的“至于春明景和,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倾……”时,同学们都情不自禁的和着与艺术家一起吟诵起来。
这种将“接受美学”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融为一体的创新教学方式,不仅改变了优统的封闭式的、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方式,而且能够变课教学单向信息灌输为多向信息传递,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这正如苏霍母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所展示的真理感到震惊……”在接下来的课文讲解和分析中,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在课后的课文背诵上同学们也表现的很好。因为同学们在这些艺术家们高水平朗诵的熏陶下,知道在学习上哪些知识是重要的,应该积累什么。所以在我再下来讲授《前赤壁赋》时,大多数同学已经在课前预先背诵好课文,我在讲课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能够用课文中的文句作答。讲台上下,师生一唱一合,其乐融融,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也达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四、生活导入体验情感
教师要能巧用学生中体验感受较多的情感,使之与课文情景巧妙结合,让学生进入作者心灵,达到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统一,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主动体验课文的效果。例如教《我的空中楼阁》时设置这样的开场白:生活中我们辛苦、忙碌、奔走、殚精竭虑、孜孜以求,在心理上常有一种想找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歇息脚的愿望,现在你有权利选择一所属于自己的小屋,你将把它建在什么地方?又怎样布置你的小屋?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后,兴致很高,纷纷谈论自己心中的小屋:有的说,建在山青水绿处,四壁书架;有的说,建在人口聚居处,不必太大,也不必太豪华,只要舒适、温馨;有的说建在空中,就像空间站……最后教师自然导入本课内容:李乐薇心中的小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它寄托了作者怎样的心愿?经此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读起课文来。
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它们不仅指学习兴趣、态度、价值、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三者必须有机的渗透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因此,我们要注重情感因素,让学生善于主动体检。我曾听说过一位老师的课,他教《爸爸的花儿落了》时,先让学生想想说说:你也许有过懒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爸爸是怎么教育你的?你有什么体检?然后再带着自己的体检去朗读课文。这是个体验教学的一个成功范例。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是白居易赞琵琶女弹琴技艺高超的名句,一位好的语文教师也要能在教学导入时达到这种境界,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以极大的兴趣和满怀的激情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灵活设计。不过,老师在设计导入方法时最好要做到下面两点:
1、“导”要精彩
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设者。老师“导”入的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师导入语言必须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高语言的艺术性。只有这样,上课伊始,教学才尽可能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2、“导”要适度
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问题。导入也要讲究个“度”,要导得适度,教师要做到语言精练而不冗长、简明而又准确,体现语言的魅力。通过教师导语的表述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热爱上语文。
在2004年6月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叁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