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课题教研下的思考
河北省卢龙县中学 鲁爱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课题主持人,大家好!
我曾经在市38位课题主持人汇报会上表达过“我在课题教研下的成长过程”。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我在课题教研下的思考”。希望能从新的视角剖析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我是从哪里开始课题研究的
我非常热爱我所从事的高中地理教学以及为我发展提供支持平台的卢龙中学。我一直骄傲着我的选择,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达到专业成长的高度和为学校增光添彩。
我研究课题的目的不是为了评职称,教研从2006年开始起步,至今发表论文300多篇,网上有很多我的文章。我研究课题:一是总结自己过去的研究成果;二是使自己持续保持一种研究心态;三是拓展专业视野,提升教育品格。
我的课题年龄并不长,曾主持市“十五”规划课题两项(已结题),参与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一项(已结题),现在主持市“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一项(将要结题),前不久刚刚立项了省“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并担任主持人,实现了我最近发展区的宿愿。由此可以看出,我的研究是连续的。课题研究的道路,我打算一直走下去,并希望通过我的示范、辐射,带动一批年青人,让他们有勇气走上教育科研道路。
我最开始搞的《高中地理自学方法研究》课题,是由已研究两年的校级课题升级的,现在学校开展的“教学案一体化背景下自学辅导模式研究”验证了课题选择的前瞻性;《学生地图探究能力的培养》课题是在基于我写的第一篇论文《北美整合图的获取——学生地图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国家级期刊《中地参》上发表后的灵感触动,副标题成为我课题研究的内容。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以此为副标题的文章《区域微观图研究的尝试》发表在《中地参》2006年第7期上,《巧用高考试题力争复习实效》发表在《地理教育》2006年第6期上。
2008年6月,邢台师院的杨印书教授给我寄来书信,邀请我和他一道搞省级课题,参与者还有河北师大的南月省教授。在同省异地的课题研究中,我切实感受到大学课题研究的思路与规范,大家的严谨与风范,同时也让我感到参与的乐趣。
这次验收的《关于地理试题命制的研究》课题,是我个人专业发展的一种需要。我认为,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在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的同时,必须掌握命制地理试题的能力,因为这是衡量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不能总是依赖别人的试题,那样只会降低自己的水平,扼杀自己的创造力。
因为有了愿望,才想将事情做好。因为想把事情做好,必然会想一些办法来达成愿望。我深知课题教研对我成长的帮助。2010年我被卢龙县政府评为第九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因此,做一名有思想的专家型教师成为我无悔的追求!
二、在课题研究中,如何“物化”成果
所谓课题成果,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见效好”。那么,如何“物化”成果?
1.创设条件,争取机会,在交流与学习中提升对课题的理解与认识
2006年,我利用去唐山教研室取卷的机会,拜访了特级教师、教育部高考评价专家邵英老师,经过我一年多的申请,终于同意我加入728工作室,并成为他的徒弟。728工作室是北京王树声教研室在河北的分支,依托这个平台,我结识了王树声工作室的成员——来自云南、北京、湖南、安徽、吉林、新疆、广东等省区的教育专家。在一年一次工作室年会上,我结识了保定市教科所的翟春宁老师,2008年10月,受她的邀请,对保定市高三地理教师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2008年夏,邵英老师邀请了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地理命题组长张亚楠老师,专门为728成员做了《好题梦想》的报告,受益匪浅。
2.依托期刊,物化成果,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提高课题研究的价值
2008年我受国家级期刊《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主编委托,组织策划了《能力立意下试题设计》,与来自河南、山东、湖北重点名校的老师异地合作,进行地理原创试题命制的尝试。
2009年参编了728工作室的原创命题成果,高考二轮备考教辅书《选择题导析与测练》和《综合题导析与测练》,自己的命题水平在团队的指导中有了明显的提升。
2010年8月,我组建了“全国百强名校高考地理专题研讨群”,并成功主持了“考试中心命题新课程卷评析——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大家侃”主题研讨,会后将群讨论记录进行整理,发表在国家级期刊《地理教学》第15期。这一行为,开创了网络教研的新篇章。
2010年10月,我受《地理教学》杂志主编委托,组织编写了高考模拟试卷4套。在审稿的过程中,吸取了来自四省市优秀教师的命题思想。
3.为了更好地说明成果形成的过程与方法,我谈几点经历
(1)约稿——第一次接受考试报约稿 我的第一次约稿是来自海南考试报的,记得当时高兴坏了。于是开始研究、撰写,一晚上成文,向同组的政治、
(2)自命题——一次原创试题的思维历程
我以2008年发表在《中地参》上的《“黑瞎子岛回归祖国”综合试题设计》为例,再现当时个人命题、教研情境。
①迅速反应,马上行动。作为命题人,应该具有“无时不在的命题状态”。当媒体播报“黑瞎子岛回归祖国”新闻时,我立即决定针对《中地参》的“原创试题”栏目,进行撰稿。
②搜索材料,筛选信息。首先在人民网找到那篇新闻,作为基础材料,然后以“黑瞎子岛”为关键字用百度搜索,再将文本信息复制到同一Word文档中,筛选本学科的知识,进行重组、修改。
③原创新图,预设信息。地理考查离不开对图像的考查,所以图像的真实、清晰直接影响命题水平。在搜索到网页信息中,将图像单独拿出来,利用制图软件对其进行处理,显示、隐藏信息,并根据问题需要添加一部分信息。
④命制试题,自检自纠。命题时,根据题图材料,再现学科知识,在关联点处设置问题,并尽量体现能力考查;命题后,进行自我检查也可以他查,消除一切错误。
(3)统考命题——四次参与市统考命题 我市高一高二由教科所统一组织命题。一般由教研员提前一个月通知,明确考试年级、测试范围和整体要求,然后由三位一线教师分别命题,或是改编、或是原创,形成试卷,两周后由其中一名教师负责组卷,这是前期的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是由教科所统一组织集中命题,根据测试内容与难度要求,三位教师和教研员进行重审试卷,打磨试题,一般要经历五遍打印、细较,直至完美无误。
(4)合作命题——与《中地参》杂志的命题合作 《中地参》是地理教学类第一大刊物,能在上面发表文章,是每位教师的“理想”。在与中地参主编朱晓荣聊天时,得知他要搞一次原创试题策划,我主动请命,在经历两天的“谈判”后,他终于应允我负责此事,因为是大刊,影响力大,故我通过网络找的几位网友都非常重视。我先起草了命题要求和组织实施过程,然后将电子稿发给每人。两周后上交各自试题,由我根据原创度、材料的鲜活性以及学科的适应性进行重组、优选,最终确定入选试题,然后再将这些试题分开发给原命题人,要求对题图进行重绘,之后,就是由每位教师对终稿进行细较、打磨,三遍之后上交杂志社。
(5)命题研讨——群组建设与主题集中研讨活动 为了更好地规范群管理与探讨群研讨的价值,我创建了“全国百强名校高考地理专题研讨群”,以省区为单位,限定人数邀请到60余所高中名校教师。实行每月一次的主题集中研讨活动。提前两周将研究主题以群邮件的方式通知给成员,然后分别去准备,并形成段落式文字,在研讨当天集中发表见解,然后由主持人负责整理研讨记录,形成规范的、论文结构的主题研讨成果,再以群邮件的形成发给每位成员。然后由成员通过博客、网站、论坛、报刊等对研究成果进行宣传、传播,以扩大群的影响力。
三、这些年参加课题教研的心灵成长与感悟
通过课题教研,我觉得可以实现八大“理想”:
1.课题给人以思想引领:课堂因研究而有高度;教学因思考而有深度。
2.课题能够使教师个体研究变得规范、科学,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课题组织实施过程,有利于打造学习型研究团队,形成教师吃苦、奉献、钻研、务实的良好品格。
4.主持课题可以增进友谊,促进和谐,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5.课题因管理而美丽,我们可以在培训过程中,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6.课题研究可以物化成果,展示才华,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和幸福指数。
7.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8.课题研究有利于课程体系构建、校本研修实施、区际教育联动。
通过研修课题,我总结了几点教研心得:
1.要舍得时间和精力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永无止境。深入备课就是教研的常态。将课上的灵感记录下来,就是我们的成果。好的想法都是来自课堂、来自学生。
2.经常思考的人,会找到另一份快乐。教研只有在思考中进步和成熟。
3.让阅读专业书籍成为一种习惯,贵在坚持。以学科为中心,无穷远为半径,阅读与之相关的书籍,广泛涉猎。
4.其实我们每天的教学任务都挺重,要研究点儿东西还真得挤时间,别人聊天的时候咱干点儿自己的事,自得其乐。
5.搞教研一定要先将本职工作做好,如教学上有成绩,当班主任的要把班级管好,这样我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搞,别人也不会有话说。
6.要善于利用网络,加强与编辑联系,获取学科信息,积极参与群研讨,激发写作灵感。
7.写稿决不能马虎,要对读者和刊物负责,一般先有标题,然后再去构建框架,随写随改,最后检查细较,注意格式规范,要为编辑着想。
限于理解角度,难免有值得商榷之处,诚盼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我相信,秦皇岛地区的教学,会在课题教研的指引下,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质的飞跃!让我们共同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