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快乐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东安县澄江实验中学 唐亚军
[摘 要]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 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 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为此我们应当创新方式方法,运用科学的模式,使学生觉得快乐,学有成效。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快乐高效教学模式
一 对快乐高效教学的理解
“快乐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一系列方法、技能技巧及实验,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于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使之在快乐中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地学习,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高效教学”, 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效率高,二是效果佳,三是效益大。
综合综合起来说,快乐高效教学方式,可以理解为泛指一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且能达到高效教学目标的各种方式,包括快乐教、快乐学。快乐高效教学模式下,快乐与高效是一个整体,快乐只是方式方法,实现教学目标才是最终目的。不能为了追求快乐教学的方式,而忘记课堂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都需要先进的教学模式做载体,快乐高效教学模式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材的处理上要求教师化繁为简,变深奥为通俗,做到既能促进学生智能最大限度的发展,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变厌为趣,变被动为主动,既让学生从学习本身体验到快乐与满足,又要求教师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的探索与指导,让学生从乐学到会学。
二 初中数学教学提倡快乐高效的必要性
关于教学的快乐高效,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理论家都做过研究和实践,并有实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孔子培养了七十二名贤人,也造就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全面繁荣。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出现了“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论争,结果导致了寻求二者的理性结合,要求教学既注重武装学生的知识技能,又注重发展他们的个性,使教学成为愉快的事情。苦学是科举制度的产物,它虽然培养了许多“人才”,但对更多的学子可以说是一种摧残,它违背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所以说,探索快乐高效的教学方式并不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新事物,我们的探索只是结合新形势对这一教学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纠正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偏差,还教育的本真。
在当前形势下,实行快乐高效的数学教学方式是大势所趋。数学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但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知道,绝大多数学生却学得并不轻松,尤其是初中生对数学的学习存在着一些普遍的心理障碍。例如畏惧心理、依赖心理、急躁心理、定势心理、偏重结论、自卑自谅心理、厌学心理等,这些心理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长期以来一直是老师、家长关注和困绕的问题。这促使我们反思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好数学,好学数学呢?
同时,目前老师的课堂教学也普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课型研究少,课堂效率低;题海战术多,有效延伸少;继续传统多,自主创新少等。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局限下,新课程的理念很能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得快乐、学有高效,可能是痴人说梦。
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变当前新课程实施的肤浅状态,促进新课程的实施由“边缘”到“核心”,我们必须加强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改变现行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 “真正革命”。实践证明,快乐高效的教学方式不失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良好选择。
三 构建快乐高效教学模式的建议
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快乐高效的教学模式呢?
⒈ 教师践行新课程理念,是引领快乐高效教学的不竭源泉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 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获得对数 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就需要我们数学老师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努力实践新课程,在教学中积极推行新课程理念,尊重、相信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及时帮助学困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使他们有了对学习数学的胜任感,才能产生学习兴趣;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应以精深渊博知识,娴熟教学技巧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用爱心、细心、诚心让学生树立信心,真正赢得学生信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了,他们就会很快地参与进来,“亲其师”、“信其道”,进而“学其理”,这样,我们才会改变过去的“我教你学”的状态,课堂才会变得生动、活泼、灵活,让学生乐于学,学得乐,学有成效。
⒉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是构建快乐高效教学的良好开端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情景教学法突破了以往教学方法中唯智主义的框框,言、行、情三者融为一体,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启迪思维,足以激发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借助趣味性材料(故事、谜语等)、教学媒体、生活素材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数学内容的情景,从而积极地主动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这样的素材大都来源于生活,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会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
在讲《平面镶嵌问题》时,播放中央二台的节目“交换空间”的节目片断——处理旧地板砖的情节作为引入,在讲《概率问题》时,安排学生模拟街上商家搞的摸乒乓球凑数字的游戏,体会概率印象,这样的情景源于生活,富有趣味性,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学习欲望,为构建快乐高效课堂打下了基础。
⒊ 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是推进快乐高效教学的有力武器
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根据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学生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记得牢固,应用自如。课堂形式不仅包括课堂有效导入的策略,还有教学中微型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等。
以往那种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主宰一堂课的情况要从根本上改变,否则,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长此以往怎会不厌烦?就连我们教师听公开课都会有人睡着,更何况是学生呢?课堂形式多样化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有理数的计算》、《解方程》等内容相对枯燥,如果采取分组竞赛,模拟“开心辞典”节目方式、有奖抢答等形式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或模仿时尚进行的分组PK赛,学生参与热情会空前高涨,纷纷涌上讲台抢题做,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一定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⒋ 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体会数学快乐的最佳途径
中学生之所以对数学的兴趣不浓,有很大原因是认为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升学考试,数学学习枯燥乏味。而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真正意义的参与到主动学习和应用数学中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研究性学习”是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育理念下,针对“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提出来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它渗透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及责任感、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再创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信息的过程,在过程中学会一些探索的方法。”将“研究性学习”引进数学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形式。在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要自己发现问题,通过亲身实践、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数学学习呈现个性化、主动性、过程性、活动性、创造性等特征。因此,在课堂进行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学习《钟表问题》时,学生普遍感到困难,每次画钟表图,费时费力还易出错。针对这一情况给学生提出研究课题:“怎样轻松简便的解答钟表问题”,再给一段时间让学生探索,然后对各小组学生拿出的方案加以归纳总结,便得出了成果——《解钟表问题的一个公式》。在学习《频率分布》时,我安排学生分小组走上大街,自主选题分析、总结、调查、研究,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学们积极参与,对气候、等作了一定的分析,既培养了能力,又借机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⒌ 积极开设数学活动课,是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数学应用将愈来愈广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将是战略选择。学生的数学素质有学生的思维能力、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能力。培养高数学素质的学生,单一化的学科课堂教学是达不到目的的,还要开展数学活动。数学活动课以数学思维训练为核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等过程,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逐步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生之所以感觉数学难,往往就难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空对空地学习,死做题、做死题,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在进行《三角函数》的应用教学时,我将学生带到操场,师生合作测量旗杆高度后,再分小组测量指定树高,第二节课统计数据归纳总结;在学习利率问题时,把学生组织到商场和银行,实地调查,体验了解相关知识,再回到课堂以讨论课的形式完成教学内容。这样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为灵活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学生对教室外的数学课堂非常欢迎,只是课堂秩序控制要预先安排好,否则只放开而收不拢,当然是不可能达到效果的
⒍ 多媒体结合教学,给学生学习数学提供充分展示的空间
利用多媒体可以克服原来的教学方法对于有关动态的教学内容的局限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使教学内容鲜活起来;用多种媒体来创设情景,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一种有效的手段;另外,在数学课堂教学时灵活、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辅助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一些教学重点、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时,利用计算机设计出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实际生活的事物,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把一些数学概念穿插于其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概念理解了,也有了深刻的印象。 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通过剪纸、拼接和度量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及时利用几何画板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度量出它的三个内角并求和,然后拖动三角形的顶点任意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无论怎么变,三个内角的和总是180度,这无疑大大加深了学生探究“为什么”的欲望。
⒎ 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体味快乐数学
教学效果的优劣取决于师生的共同参与。和谐、民主课堂氛围应该是师生互动、心情舒畅、轻松活跃、积极思考、勇于质疑、大胆讨论的教学状态。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能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潜能,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克服困难,学有成效。
由于学科的特点,我们的课堂肯定不可能天天热闹,我们的教学内容也不可能节节有趣,以往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更多的思考怎样让学生听懂、会用,而忽略了学生愿不愿意听,有没有兴趣听。尤其是初中生,天性好动,学习自觉性差,注意力易分散,沉闷的课堂气氛更容易让他们昏昏欲睡。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的主导者时不时的给课堂添点“料”、加点“火”,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相关资料也证明有幽默感的老师是最受欢迎的。这就对我们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然,各种教学方式应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应协同为提高学习效益与学习任务服务,提倡快乐高效教学并不是否定或忽视其它教学方式的运用,任何人为提高一种教学方式的重要性而贬低另一种教学方式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实践快乐高效的教学模式还要注意建立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只是辅助手段,服务于教学教程和教学目标的需要,不可喧宾夺主;作为教师,运用快乐高效教学模式,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不断丰富和创新,更好地服务和促进教学。
参考文献:
①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②吴丽春 《让数学课堂教学贴近“生活”》
③方晓萍 《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④吴伟壮 《实践新课程理念,让数学课堂生机盎然》
⑤潘荫成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