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快乐教学“三法”
在本学年开学的第一堂课,我对高一新生作了一个“对初中政治课看法”的问卷调查表明:58%的学生表示喜欢初中政治课,理由大多是“老师的课上得生动、丰富,听得开心,学得快乐”,而42%的学生表示不喜欢,理由多是“觉得政治课非常枯燥、乏味,老师讲的东西不理解、没兴趣、考试忙着死记硬背,而成绩又不理想”。
从中可见,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大影响,学生对政治课的看法往往取决于政治课教师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位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政治课教师必须一改以往传统的空洞式理论说教,采取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下面我将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方法与同行作一交流:
一、“问卷-反馈-总结教育”法
对于某些学生较为敏感的问题,如果采取公开讨论的形式,学生不一定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时采用匿名问卷的形式往往较为合适,有助于教师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在教学中“对症下药”,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例如在讲到“反对拜金主义,树立正确价值观”这一问题时,我事先每人发一张纸,简单设置一个题目“你认为人生量重要的是金钱吗?A、是,B、不是,请简述理由”,并让课代表将结果反馈。经过统计,大约80%的学生选B(理由多种),而20%的学选A,即认为金钱为人生第一要义,在他们陈述的理由中,认为“有钱就有一切,钱可以买到一切”“现实社会是以金钱为基础的,没有金钱就无法谋生,无法读书……甚至今后娶不到老婆……”。第二天我在课堂上宣布了调查结果,并且引用了一些学生的观点理由,学生们哄堂大笑,兴趣大增,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最后我作了总结教育:⑴在商品经济社会中,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财富的象征,现实生活离不开金钱。⑵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并不能买到一切。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二、“思考准备-辩论-总结教育”法:
政治课的某些理论,或者某些相关的时事热点问题,如果仅仅采有用单一式的讲授法,学生有时不容易接受,或体会不深,而如果采用辩论的形式得出结论,效果往往更好。在形式上,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创建生动活跃的教学气氛;在内容上,它要求学生依据课本而不局限于课本,学生往往要围绕论题阅读大量的有关书籍,收集大量资料,从而丰富自己知识。
例如,在高三政治常识教学中讲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反腐倡廉”这一问题时,学生都十分感兴趣,于是我将98年全国大专辩论赛决赛的辩题“高薪能够/不能够养廉”这一论题引入课堂,组织了一场辩论赛,一二组为正方,三四组为反方,各派出四名主辩手,为扩大参与面,延长自由辩论时间,规定所有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发言。经过准备,辩论开始了,气氛是超乎想象的热烈,尤其在自由辩论时间内,双方展开激烈舌战,并最终深刻认识到反腐倡廉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倡廉(基础),法制治廉(关键),高薪养廉(必要条件),加深了对这一问题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三、“时事演讲-设问-竞答”法。
这一方法,我认为尤其适用于高三高考复习中的热点学习阶段。为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能力,在一些专题热点学习中,我采用第一,在开始五分钟就事先通知的专题热点让一位同学进行时事演讲,内容由演讲者就主题事先进行收集准备;第二,根据这位同学演讲的时事背景资料,设置一些问题,可以是客观题,也可以是主观题;第三,由学生来竞答,最后教师总结。我认为,同样是热点专题复习,如果从头到尾都由教师“满堂灌”,学生学得被动、枯燥,而采用让学生共同参与、师生合作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98抗洪救灾”这一热点时,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就他所搜集的时事背景资料进行演讲,内容主要是时间、地点、事件发生、对策……然后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三门学科三个角度分别设置一系列题目,让学生回答,从而对洪灾发生的前因后果有个全面了解,并且学会联系教材对事件进行分析。
以上便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实践证明,教师的吸引力很大程度在于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让教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快乐,这是学生的呼唤,也是时代的呼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