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留言 | 网站帮助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取回密码>>
课题研究首页 | 课题报告 | 论文展示 | 合作学校 | 特聘专家 | 活动策划 | 征文大赛 | 世界之窗 | 全民讨论 | 经验交流
  课题研究 - 全民讨论 - 文章内容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1)

上传:admin 审核发布:admin 更新时间:2012-6-13 18:26:00 点击次数:1080

作者:孤鹰1121

    摘要:论文采取实地调查研究的方式,综合考察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从社会和家庭两方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农村问题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表现,它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根源在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及政策法规的滞后,导致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农村基础教育整体质量不高,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正是这种城乡不均衡发展的具体表现。论文最后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农村家庭 家庭教育
   
  
  Abstract
  
    
  For this paper, we adopted the way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research .We had surveyed the present education situation of countryside children whose parents are not at home. We had done initial study and analysis on this problem’s influential elements based on the society and family two aspects. And got a conclusion, the problem of these children’s education is a special react that happened during the converting society among countryside problem. It happened directly because the labors in countryside working outside, and then led to the loss of family education. But, in all, the specific reason is that there are lots of problems in our long-term economy policy between cities and countryside. As a result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d countryside are not balanced, the basic education is not qualified in countryside. These children’s education problem is just the concert react of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The paper finally proposes some actual solution strategies based on these children’s education problem.
  
  Keywords: children whose parents are not at home; education problem; countryside family; family education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II
  
  绪论……………………………………………………………………………………1
  一、农村留守儿童概况………………………………………………………………2
  (一)留守儿童概念…………………………………………………………………2
  (二)留守儿童概况…………………………………………………………………2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结果………………………………………………3
  (一)蔡家堰村概况…………………………………………………………………3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3
  三、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7
  (一)社会因素………………………………………………………………………7
  (二)家庭因素………………………………………………………………………8
  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9
  结论……………………………………………………………………………………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附录……………………………………………………………………………………16
  
  
  
  
  中国农民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以四川省自贡市蔡家堰村为研究对象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从理论上看,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其核心是社会结构的转型,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正是这一结构转型的重要特征之一。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涉及到家庭结构、社会发展、社会制度、人口素质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需要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从现实上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农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本论文以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当今时代社会变迁与城市化的背景下形成的较为普遍的特殊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研究其现状、成因及对其应采取的教育对策,以期引起农村青年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与社会有关方面对留守儿童的共同关注。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外出务工将增多,留守家庭模式必将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留守儿童问题也必将延续。因此,重视和研究这一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 农村留守儿童概况
  
  (一)留守儿童概念
  现在对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主要在称呼和年龄上有差别。对这一群特殊的孩子有的叫“留守孩子”、“留守子女”,但我认为“留守儿童”
  要相对贴切一些。在年龄上来看大多认为把他们界定在0-18周岁,因为本文是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所以本文界定的留守儿童年龄在6-18周岁之间。本文对留守儿童的定义如下:
  
  1、留守儿童:指由于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由
  父母单方、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他人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
  且年龄在6-18周岁之间的儿童。
  
  2、非留守儿童:指与父母双方一起在农村居住生活并处于义务教育阶段
  且年龄在6-18周岁之间的儿童。
  (二)留守儿童概况
  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14岁及以下儿童总量为28452.76万人,全国留守儿童数量为2230.45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已超过2000万人,农村留守家庭占全部留守儿童家庭的20.60%。[①]另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23%,其中举家在外务工的有2430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14岁“流动儿童”643万人;留在老家的留守儿童约占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总数的37.4%。[②]
  2006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解决好农民工托留在农村子女的教育问题,并专门召开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强调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近期,中央领导指示:"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面临
  的各种问题,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保护、维权工作。全国妇联正在推进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建立、健全。我们要全力支持,使其发展得更快更好。"这为我们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指明了方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中劳动力外流家庭数量的增加,留守儿童的规模将不断扩大,这种形势随着地域水平差异的不断拉大,将呈继续增加的趋势。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结果
  
  (一)蔡家堰村概况
  蔡家堰村位于四川省的西南部,全村共有人口2080人,分为8个组,每个组平均有48户左右,总共384户人家。蔡家堰村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经济水平一般,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比较具有代表性。因该县外出打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强,长期打工者的数量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所以对长期外出打工人员以及留守儿童的数量没有确切的统计。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①留守儿童现象在调查地非常普遍,近一半的家庭有留守儿童,留守儿率达50%。
  
  
  表1-1 留守儿童的家庭户数及百分比
  基本情况
   户数
   百分比
  
  拥有留守儿童的家庭
   190
   49%
  
  没有留守儿童的家庭
   194
   51%
  
  
  ②留守儿童的年龄偏小,主要分布在14岁以下,6-14岁的留守儿童占全部留守儿童样本的 90%。在性别构成上,留守儿童男生多出女生12个百分点。
  
  
  表1-2 留守儿童各年龄阶段的人数
  年龄
   人数
   百分比
  
  0—6
   10
   4%
  
  6—14
   225
   90%
  
  14—18
   15
   6%
  
  
  表1-3 留守儿童男女比例
  性别
   人数
   百分比
  
  男
   140
   56%
  
  女
   110
   44%
  
  
  2、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状况:
  ①在留守儿童父母打工情况中,父亲外出打工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的主要模式(占72%),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比例达20%左右。
  
  
  表2-1 留守儿童父母打工情况
  打工情况
   人数
   百分比
  
  父亲外出打工
   158
   72%
  
  母亲外出打工
   15
   8%
  
  父母都外出打工
   18
   20%
  
  
  ②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共有四种: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辈监护和同辈或自我监护。单亲监护是当前农村留守儿童中最普遍的一种监护方式,其中70%留守儿童以母亲在家的单亲监护为主。隔代监护存在的问题最多,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等问题关注较少。
  
  表2-2 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
  监护类型
   户数
   百分比
  
  单亲监护
   母亲
   133
   70%
  
  父亲
   8
   4.2%
  
  隔代监护
   27
   14.2%
  
  上辈监护
   12
   6.3%
  
  同辈和自我监护
   6
   3.2%
  
  其他
   4
   3.1%
  
  3、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
  ①近一半的留守儿童有迟到、打架、逃学等违纪行为。
  
  表3-1 留守儿童的违纪行为
  违纪行为
   人数
   百分比
  
  经常迟到
   150
   60%
  
  打过架
   110
   44%
  
  逃过学
   120
   48%
  
  
  
  ②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主要集中在中等以下;有近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倾向。
  
  
  表3-2 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
  学习情况
   人数
   百分比
  
  学习成绩
   中等以上
   90
   36%
  
  中等以下
   160
   64%
  
  有厌学情绪的
   75
   30%
  
  没有厌学情绪的
   175
   70%
  
  
  ③在留守儿童中,大都经常参与家务活动和农活。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没有课外辅导。
  
  表3-3 留守儿童在家的学习情况
  情况
   人数
   百分比
  
  有课外辅导
   40
   16%
  
  无课外辅导
   210
   84%
  
  经常干农活和家务活的
   160
   64%
  
  不经常干农活和家务活的
   90
   36%
  
  
  4、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①近一半的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通常是闷在心里或写日记、或不知道告诉谁。告诉监护人或学校老师的留守儿童只有三分之一多一点。
  
  表4-1 留守儿童遇到困难时的情况
  处理方式
   人数
   百分比
  
  闷在心里、写日记、不知道告诉谁
   120
   48%
  
  告诉监护人或老师
   90
   36%
  
  其他
   40
   16%
  
  
  ②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对父母不在家的生活感到不适应;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感到孤独无助。
  
  表4-2 留守儿童对父母不在家的感受
  感觉
   人数
   百分比
  
  不适应
   120
   52%
  
  孤独无助
   75
   30%
  
  无所谓
   55
   18%
  
  
  ③留守儿童普遍思念在外打工的父母;有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希望母亲能留在身边;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外出务工。
  
  表4-3 留守儿童对父母在外打工的感觉和看法
  感觉和看法
   人数
   百分比
  
  思念在外打工的父母
   240
   96%
  
  希望母亲留在身边
   135
   54%
  
  不希望父母外出打工
   130
   52%
  
  
  三、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因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制度原因:农村基层人民政府部门的不重视以及城乡发展的不协调性。
  对蔡家堰村村干部的访谈结果表明,目前农村社区和地方政府更关注是劳动力的转移,并把它视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对伴随而生的留守儿童问题,既缺乏认识,更谈不上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由此可见,受经费和意识的限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至今没有引起农村基层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他们既没有设立专项资金、也没有指定专门负责人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从而使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和管理处于真空、自发状态。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国家政策的倾斜,导致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缺少必要的教育资源,教育经费短缺一直是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不仅基础教育的高中阶段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而且基础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问题也不少,留守儿童的基础教育更是处于十分薄弱的景况。因此,城乡发展不协调对农村基础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农村教育发展滞后、教育质量不高、教学环境差、教育资源匮乏等因素,都使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致使留守儿童辍学、失学、退学现象不断出现。
  2、直接原因:农民家庭经济水平不高以及我国对农民外出打工的政策导向。
  由于我国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致使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还比较低,家庭经济负担过重是造成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的主要因素。很多家庭都是因为在家的收入很低,想出去打工挣钱提高家庭的收入从而改善家庭经济状况。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经济面临新的挑战,由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制度效应已逐渐减弱,农村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放慢,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使得原本就过剩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流动。此外,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镇)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这些政策措施虽然使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但受以户籍制度为主的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但绝大部分打工父母无法将留守在农村的孩子带入城市上学,导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这些都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直接原因。
  3、思想原因:许多农村家庭认为读书没有用,不读书照样能挣钱,这种观念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失学、辍学的思想因素。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村留守儿童小学阶段在校状况较好,但初中阶段问题较明显,表现为在校生人数随年级的升高逐渐减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少部分的留守儿童家长在外出打工后意识到文化的重要,对子女表现出较高的期望。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外出打工的父母大多从事的是体力劳动,他们认为没有文化照样可以挣钱。因此,在对子女教育的投入与收益的比较中,他们往往追求的是一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很低。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地助长了留守儿童的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论”的错误观念,进而使部分留守儿童对自己学习要求不高,学习不求上进。此外,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就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大中专学校招生并轨和学生自主择业制度的改革,农村沿袭多年的靠读书跳“农门”的传统观念被打破,许多农村家长不是把送子女读书当作提高其文化素质的机会,而是把其当作是直接改变命运的赌注。此外,由于我国农村教育质量普遍不高,读书的机会成本和投资风险较大,即使农村学生考入大学后,其家庭也无法承担高昂的学习费用,直接导致了现在农村学生辍学率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初中留守儿童辍学率居高不下。
  (二)家庭因素
  1、监护人的文化素质不高,普遍缺乏家庭教育的意识,从而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质量出现问题。
  从农村家庭现状来看,我们调查发现有80%的留守儿童父母都是初中以下文化,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是两大顽症。
  家庭教育作为儿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在儿童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与其缺少来自家庭的正确教育和指导有极大的关系。一是在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00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第一、第二选择的6.7%。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教育意识的原因。绝大多数农民没有认识到教育是最大的投资,而认为其是最大的负担。二是家长(或监护人)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巨大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监护人由于年龄、文化、身体和精力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2、监护人不能很好地监管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又一重要因素。
  从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看,留守儿童家庭存在四种不同的监护类型: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辈监护和同辈或自我监护。由于父亲外出打工是当前留守儿童父母打工的主要模式,因此农村留守儿童以母亲在家的单亲监护为主。同时,本次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希望母亲能留在身边,说明留守儿童对母亲更依恋,在某种程度上,母亲在家能使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得到更细心的照顾。但男性外出也加重了妇女的家务和劳动负担,从而使母亲忽视了对留守儿童心理和情感上需求的关注,加上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只能给予孩生活上的照应,不能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帮助。
  总之,由于家庭没有称职监护人或根本无监护人,学校、家庭缺乏沟通,不少留守儿童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些在学习上缺少监管的留守儿童,其学习态度逐渐散漫、不端正,部分出现了迟到、逃学、违纪等不良现象。加上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留守儿童厌学情绪日趋严重,直接造成学生成绩不断下降,产生流失和辍学现象。
  
  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关爱留守儿童的各类社会宣传,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中来,使各界各类人士共同来探讨和研究,从而使农民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
  目前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不够,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引起社会的重视,加大媒体宣传,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的监控和研究机制,不断总结已有经验,并结合新出现的问题加强合作与交往开展联合研究,共同探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优势,利用宣传橱窗、标语画册、公益广告等宣传载体功能,精心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紧紧围绕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积极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尊重儿童、支持儿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宣传国家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宣传留守儿童及家长的先进典型事迹,宣传各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改进和完善,从而使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在法律和政策层面得到切实的保障。
  留守儿童有权和其他儿童一样享受同等的教育权、健康发展权、受保护权以及参与权。农村未成年人的父母因为现实条件的制约和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方面给予的关注非常不够,对自身负有的职责还很不明确。为了更好地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必须通过立法从法律上对留守儿童的权利进行保护,明确农村未成年人家长在监护和教育子女方面的职责,提高他们监护教育子女的意识,规范他们的养育监护行为;同时,让委托监护人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切实保护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权利。
  2006年9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施行,2007年6月1日,《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现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体系。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要求当地政府要承担起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的和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等接受义务教育。为了防止父母对子女“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育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父母因外出务工等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依法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
  (三)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2007年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要求当地政府要承担起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的和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等接受义务教育。同时,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弟以切实的市民待遇,可利用城市中小学生源减少的机遇,运用现有教育资源,适当鼓励、帮助民工将其子弟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充分发挥家庭的难以取代的教育功能。在配套改革到位前,可先期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受教育待遇,免除一切限制和收费。另外,城市用工单位可以在务工场所安装电话,设立临时通信地址,为务工人员与留守儿童的联系创造便利条件,使务工人员能更多地与子女进行沟通、交流和联系。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四)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
  要依托青少年教育领导小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委员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等机构,协调教育、文体、广播、司法、财政、劳动、卫生、民政、工商、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公共卫生、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文体科技、市场净化、环境整治、劳动用工、经费保障等诸多领域,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逐步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对各部门已有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要分析整理,使其更具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附近地区就业的机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尽量减少留守儿童。
  首先,政府要适当调整宏观政策,从资金、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大力扶持农村及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小城镇的投资环境,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附近地区就业的机会。将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改善小城镇的投资环境,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使部分农民能在本乡或本县打工,缩短务工农民回家周期。加强农村吸引外资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尽量减少留守儿童。
  (六)要建立农村社会化的未成年人教育和监护体系。
  孩子并不是所有时间都在学校,特别是双休制的建立,使孩子在社会上的时间更多了。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建设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同时,当前也具有了建立社会化教育和监护体系的可能性和基础。基层党政机关有大量富余人员,中小学校有大量退休人员,他们完全能胜任中小学生的监护和教育工作。可考虑由基层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相关群众性组织,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的社会化教育和监护体系,起到沟通家庭、学校与孩子之间关系的桥梁作用。
  (七)在留守子女较多的农村地区,开办寄宿制学校。
  农村中小学普遍寄宿条件很差,甚至很多没有寄宿条件,这使得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
  (八)积极引导非政府组织的建立,鼓励社会多种力量的参与。
  社会组织是世界发达国家普遍有的帮助机构,其中帮助儿童是重要的内容。目前,在我国这个系统尚未确立,政府部门应充分引导和发挥组织的作用,在农村综合扶贫的措施上充分考虑留守儿童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成立一些生产和生活互助小组,减轻留守儿童的家庭负。在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同时,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结 论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农村问题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表现,它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根源在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及政策法规的滞后,导致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农村基础教育整体质量不高,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正是这种城乡不均衡发展的具体表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还将继续,留守儿童现象将会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支持、关心和帮助。
  
   
  
  致谢
  
  论文得以完成,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首先要感谢赵春力老师,因为论文是在赵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赵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赵老师大量的心血。赵老师指引我的论文的写作的方向和架构,并对本论文初稿进行逐字批阅,指正出其中误谬之处,使我有了思考的方向,他的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他的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将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在此,谨向赵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谢谢赵老师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与我的极大地帮助。
  在蔡家堰村进行实地调查的过程当中,我最需要感谢的人是我的表弟郝强,因为如果没有他的鼎力相助,我根本完不成那么多的工作。对留守儿童家庭的走访、问卷调查是我和他共同完成的。同时我也得感谢蔡家堰村的党支部书记杨庭鼎杨书记以及蔡家堰村的其他干部,是他们帮助我了解蔡家堰村的基本情况提供了许多的便利,我的实地调查是在他们的配合之下完成的。同样,有蔡家堰村村民的积极配合我也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我也得感谢他们!
  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其它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整个的论文写作中,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积极的帮助我查资料和提供有利于论文写作的建议和意见,在他们的帮助下,论文得以不断的完善,最终帮助我完整的写完了整篇论文。
  另外,要感谢在大学期间所有传授我知识的老师,是你们的悉心教导使我有了良好的专业课知识,这也是论文得以完成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水映:“人口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05年第1期。
  3.范先佐:“流动子女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4期。
  4.王德、叶晖:“1990年以后的中国人口迁移研究综述”,《人口学刊》,2004年第1期。
  5.杨林:“民工潮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影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6.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
  7.王艳波、吴新林:“农村‘留守孩'现象个案调查报告”,《青年探索》,2003年第4期。
  8.王东宇、王丽芬:“影响中学留守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心理科学》,2005年第2期。
  9.段宝霞:“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探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10.许旭:“关注‘三农’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11.[美]詹姆斯.莫瑞、叶敬忠译,《关注留守儿童一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9月版。
  12. 王玉琼、马新丽、王田合:“留守儿童——问题儿童?——农村留守儿童调查”,《中国统计》2005年第1期。
  13.曹加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策略思考”,《教育科学论坛》2005年第10期。
  14.李雯婷:“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基于隔代教育对其的影响”,《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0期。
  15.许立华:《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理性思考》,《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12月。
  
  
  
  
  附录: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A、基本情况
   性别:①男 ②女
  
  年龄: ①0—6岁 ②6—14岁 ③14—18岁
  
  B、家庭生活环境
  
  1、你家打工的情况是?
  ①父亲外出打工 ②母亲外出打工③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
  2、你与谁住在一起?
  ①父亲 ②母亲 ③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④叔叔、姑姑等上辈 ⑤只有自己 ⑥其他
  
  C、学习情况:
  1、你上课迟到过吗?
  ①偶尔 ②有时 ③经常 ④没有
  2、你逃过课吗?
  ①偶尔 ②有时 ③经常 ④没有
  
  3、你打过架吗?
   ①偶尔 ②有时 ③经常 ④没有
  4、你在学校的成绩如何?
   ①中等以上 ②中等以下
  5、是否有厌学情绪?
   ①偶尔 ②有时 ③经常 ④没有
  6、课外有没有进行学习辅导?
   ①偶尔 ②有时 ③经常 ④没有
  7、是否经常干农活和家务活?
   ①偶尔 ②有时 ③经常 ④没有
  D、心理状况:
  
  1、当你遇到困难了你告诉谁?
   ①闷在心里、写日记或不知道告诉谁 ②告诉监护人或老师 ③其他
  2、父亲(或母亲)不在家的生活,你是怎样认为的?
  ①不适应 ②孤独无助 ③无所谓
  3、如果父母中一个要外出,你多想谁留在身边?
  ①母亲 ②父亲
  4、你对父母外出打工是怎么想的?
  ①理解 ②不希望父母外出打工
  5、你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吗?
  ①想念 ②不怎么想念
  
  
  [①]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载《人口研究》,2005年第1期。
  
  [②] 续梅:“1000万留守儿童期待关爱”,《中国教育报》,2004年6月5日第1版。

评论区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0 条记录
 
最新课题
魏书生:教育就是发现优点,守住....
《射雕英雄传》其实是一部教育真....
教师要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认识“当代教师的三项历史使命”
创新德育工作,大力推进课改,铸....
鹿马桥中学心理辅导成功案例
鹿马桥中学206班自治班会小结
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
让“德育自治、智育合作”之光闪....
鹿马桥中学德育工作汇报
东安一小实验学校德育暨课改工作....
禁令能拦住幼儿园“小学化”?
热门课题
农村中小快乐高效教学方式研究开....
快乐高效教学方式研究课题报告(....
快乐学习问卷调查(学生填写)
斯芬克斯之谜——“人,认识你自....
各科导学案模板精选/各种最新教....
著名作家王朔:是什么把中国人变....
《中小学生快乐学习•....
高效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如何整合小学科学课程的三维目标
实施语文快乐高效课堂教学存在的....
课题调研报告《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暑期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上一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2)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版权说明   |   后台管理   |   在线联系
lxw863.com版权 东安县乐学互联网工作室 通讯地址: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白牙市镇文生路11号 425900
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备案信息:湘ICP备19025487号 
技术支持:广州市今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