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参与氛围,积极自主探索
唐立华
学习不应被动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于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通过一周的培训,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要学得主动轻松,才算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那么怎样做到这一点?我们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营造积极参与氛围。 化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化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这样便能使学生自主地调动出内部的东西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对问题深入地理解。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运用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图表、模型、音像网络资料、乡土资源和已学知识的小结或复习中来创设学习情景,启动探究。例如在学习CO2的性质时,可以创设下列情境:
在某农村,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家挖了一口井,很深,大约有十四、五米,因为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曾在井内烧火,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了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剧呢?是谁在作案呢?
学生就会积极参与,认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明确所要探究的问题,并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
二、搭建平台,让学生积极自主探索。
教学时不要把学生死死地捆在教科书上,让学生死记那些他们认为很枯燥的东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化学学习心理规律尽可能选他们乐于接受的,有价值的化学内容搭建平台,让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如给化学找到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化学”不是在“记化学、背化学、练化学、考化学”,而是在 “做化学”。 例如: 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这种方式较好地体现了“化学问题生活化”和“自主学习、探索创新”两大方面,将学习活动置于社会生活问题之中。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体验结合起来。这样的化学,学生不仅学得好,而且也为他们以后到社会上去成为各行各业的成功者打好基础。 三、提供问(习)题,及时反馈提高
提供问(习)题:针对学习“结论”,联系实际选取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或提供习题或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灵活多样的活动,启发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应用拓展”,对获得“结论”的过程进行反思提高。选取的问(习)题或活动内容一是要有针对性,即针对重点、难点、易错、易忘、易混淆、能培养创新精神、能学会学习方法、能提高动手能力等处着手精心选取;二是要有层次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要“练”有其题,“练”有所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