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IQ)就是智力商数,具体是指语言记忆、语言推理、数字推演、逻辑顺序的能力。
智商是通過一系列標準測試,測量人在其年齡段的認知能力(智力)的得分。1905年由法國的比奈 (Alfred Binet,1857年-1911年) 和他的學生所發明,他根據這套測驗的結果,將一般人的平均智商定為100,而正常人的智商,大多在85到115之間。
智力测验问世后,要区别人的智力的差异就变得容易起来。人们发现智商极高(IQ在130分以上)和智商极低的人(IQ在70分以下)均为少数, 智力中等或接近中等者(IQ在80-120分之间)约占全部人口的80%,智力超过常态者,我们称之为智力超常,智力低于常态者,我们称之为智力低常。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即:情商是指非智力因素,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素质;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
1995年,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出版了《情感智能》一书,提出了“情商”的概念。他认为,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三是自我激励的能力。四是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五是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经过多年对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艺术教育的研究,证明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观察分析,发现人类至少存在八种智力潜能。从而提出了他的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与本世纪初由法国人比奈发明,至今在西方世界流行的智力商数(IQ)测试方法相对立。它突破了这一传统智力理论的假设: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可采用单一的、量化的智力检测手段来测量人的智能。
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备至少八项智能,分别是: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大多数人可以使每一项智能达到很高的发展水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形态,不同的强项和弱项。每个人的智能分布都是不同的。”不同智能之间不存在优劣之分,因此,每一种智能都应受到同样的尊重。教育的作用在于发现儿童的智能特点,为多种智能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要促使儿童的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的发展。要“给出每一个受教育儿童潜能的全部光谱”。
以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来看,所谓“智商”,就是人的八种智能中的“语言文字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而所谓“情商”,就是人的八种智能中的“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实际上,人的智能是更加多元化的。
霍华德·加德纳说:“只有多元智能理论,可以解释人类个体最后怎样变成了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成人角色”
多元智能理论包含了整体化、个别化、自主化与多元化的教育意涵。 |